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48、八条目(2/2)

小说: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作者:黑心师尊 更新时间:2024-02-19 22:52:34
  

  第一道考题,是试帖诗。

  第二道考题,则是论述英吉利和东瀛政体。

  第三道考题,是考较圣谕广训和一些四书五经的墨义题。

  每一道考题都被书吏举着牌灯在各个案几的走道旁来回展示,而就考的考生则抄写下这三道考题,以此作答。

  第二次考试不比正试,基本上都是考的记忆性题目。

  比如第一道考题的试帖诗。

  试帖诗起源于唐朝,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不过在王安石的熙宁兴学,也就是变法中,试帖诗这一项被王安石取消,到了元明两代也没有恢复。直到清朝乾隆时,试帖诗才被恢复。

  清朝的试帖诗比前朝更严,出题用经、史、子、集语,韵脚在平声各韵中出一字,所以应试者必须能够背诵平声各韵之字,诗中不能出现重字,语气必须庄重。

  这次县试的试帖诗题目是“吴王醉处十馀里。”

  是唐代罗隐的咏梅的梅花诗,不过要是不知道,并且没有看过这首罗隐的咏梅诗,就答非所问了,这也是考验考生是否博学的一个考点。不过历代以来的诗词不知多少,答不上来也没关系,只需格式正确就行,考官一般也不会太过在意。

  就像附加题一样。

  第二道题的论述英吉利和东瀛政体。

  这道题对于考生来说,也是简单,只需陈述就是。对英吉利的政体研究,在两鸦之后数不胜数,甲午战败之后,对东瀛政体也是不断研究。

  可以说国内最熟悉的国家,就是英吉利和东瀛,考这两个不难。

  在考前,在书肆就有人专门贩卖这种政论。

  县试题,只要答上二三点,就可行了。

  最后一道题的圣谕广训,老题目了,这是清代读书人必须要全文背诵默写的题目,也没有难度。

  第二道政论体,白贵基于后世的见识,对英吉利和东瀛的政体了解要比这些刚刚睁眼看世界的晚晴人强上不少,但他已经是案首,不必急于表现,按照记忆中书肆贩卖的政论答上去。

  因为一旦说的太多,就容易犯错。

  现在的晚清正在徘徊在清末新政时期,这时期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前洋务运动的一群老臣也开始着手改革,但相比于康有为等人的激进,他们就保守多了。

  不过半个时辰,三道题目皆已经写完。

  仔细端详看是否有错别字,和犯的忌讳,直到没有之后,白贵起身,捧着试卷呈递给了正在假寐的古县令。

  “答完了?”

  古县令有些吃惊,他记得第一场正试的时候,白贵可是临考场时间结束时交卷,现在第一个交卷,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虽然考场人多,可他也是进士,进士就没有一个不记性过人的。

  “还请县尊审阅!”

  白贵恭敬的躬身行礼,将捧着的试卷再往前送了一截。

  该争!

  就得争!

  现在他是案首,要是弱了别人片刻,指不定有多少闲言碎语,再说,此刻不是正试,正试都是考的长篇文章,需要苦苦思索,寻章摘句,字字斟酌,可现在只是考验平常的记性和知识广度,早一些没有什么担心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民国开始的诸天,从民国开始的诸天最新章节,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