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六百零七章 控制癌症恶化的可能(2/3)

小说: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更新时间:2024-02-08 16:40:13
  

  琼海那边农场有倒是有,但主要培育的是玉米种子和高粱,也就是后来南繁农场的雏形。

  但实际上。

  最适合做水稻杂交的地方其实正是琼海,原因便是杨开渠所说的温度和日照——其中日照是个隐藏的大坑。

  在原本历史中。

  袁国粮发现野生不育株之前没人能够从技术上进行杂交水稻育种,因此很多人认为杂交水稻的日照和大多数原生水稻是差不多的。

  但直到杂交水稻项目开始后大家才发现,杂交水稻的二到五代本对于日照的要求极其精细。

  最终找遍整个华夏,只有琼海才是最合适的地点,于是袁国粮便将团队搬到了琼海南江农场。

  上头这句话看起来轻飘飘的,但袁国粮团队却为此付出了四年时间的昂贵代价。

  因此杨开渠此时能够一语见地,足以表明他的能力与经验。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

  毕竟杨开渠的经历非同一般,甚至全华夏可能就这一位孤本。

  杨开渠在36年的时候便写了一篇《民族复兴最后根据地:川省目前的稻作增收计划书》的文章,全书两万多字,同时抗战期间一直在后方进行再生稻种植。

  按照后世的情形来看。

  杨开渠院士的这种眼光,已经不单单是局限在农业领域那么简单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说战略级别的判断。

  如今杂交水稻的选址问题上,杨开渠又一次展现了这个能力。

  而在他对面,听到杨开渠的这番介绍,李觉也下意识了然的点了点头。

  随后他将杨开渠的这些话默默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后写成报告汇报上去。

  过了片刻。

  杨开渠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李厂长,不知道组织上大概多久会批下这个项目?”

  这一次。

  李觉的脸上露出了些许迟疑,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就有点超纲了:

  “开渠同志,不瞒你说,这我就确实不太了解了,至少目前我是没有收到这方面通知的。”

  “不过按照侯光炯同志那边的进度、以及我对水稻的了解来看.....应该明年开春之前多半会立项。”

  李觉的语气不算特别笃定,但也不至于特别没底气。

  毕竟虽然他不清楚组织上的想法,但却记得一件事:

  杂交水稻项目的规划项目虽然是侯光炯操笔,但先期汇报可是徐云这个顾问所作。

  而上头对于徐云的看重与信任,已经到了一个李觉都很难理解的地步。

  徐云的每个提议,几乎很快都会得到首都方面的回应。

  虽然具体执行回应的人级别都不是很高,最近连刘渤生都很少出镜了,但这些人后方的意志显然是通天级别的......

  加之水稻这种作物需要春天播种,因此李觉有种预感: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开春组织就会立项了。

  “明年春天吗......”

  杨开渠喃喃重复了一遍这个时间,随后抬头看向了李觉:

  “李厂长,我还能活到那时候吗?”

  李觉顿时一怔,嘴里下意识发出了几声“啊”。

  反应虽然算不上惊慌失措,但看得出来,杨开渠的这番话确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看着表情有些僵硬的李觉,杨开渠却坦然的笑了笑:

  “李厂长,我可不是傻子,林宇医生才查了床没过半小时呢,就带着你们去而复返,显然是另有他因。”

  “你和友来同志都是个顶个的大忙人,来的时候还带了一袋苹果,脸上还堆着一些假笑。”

  “加上我自己身体的反馈......这要是还猜不出些东西,那我这岁数也算是白活喽。”

  “说吧,我的身体情况还能活多久?三个月?”

  “.......”

  李觉闻言沉默片刻,随后沉沉的呼出一口浊气:

  “大概.....八个月。”

  “.....八个月啊。”

  杨开渠看了眼手上的报告,随后忽然脱下了自己的老花镜,轻轻揉了揉鼻翼。

  之类的话。

  结果呢?

  命运把这两个宝贝摆到了他面前,却残酷的割掉了他的双手。

  于是乎,两件宝物在他面前,但却可望而不可及。

  面对这种情况。

  哪怕杨开渠这样无比豁达的人,内心都有些抓狂。

  眼下既然已经把话说开了,杨开渠倒也不再藏着掖着了,坦率的问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走进不科学,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走进不科学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