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手机阅读,第一百三十五章 春耕仪式(1/2),三七书屋" /> 》最新章节的搜索,更新超级快,无病毒无木马,页面干净清爽,希望大家收藏!" />
  x,最快更新明末虎啸最新章节!

  四个时辰后,抚恤与奖赏银子终于下发完毕。接下来,李啸开始给授田的家属颁发地契。

  130户家属喜孜孜地从李长材手中接过六开大小,用厚实牛皮纸写了田地地界,户主姓名地契,小心翼翼地揣入怀中。

  每户人家都拿得地契之后,李啸在台上对他们大声说道:“各位,为表彰你们所得的军功,现将雄唐所内1950亩无主田地分发给你们。本官与你们约定,今年这一年,不收粮税。从明年开始,一亩地收一斗粮,一年收两次,每户共缴30斗粮。到后年,则一亩地收二斗粮,一年收两次,每户共缴60斗粮。自此以后,永为定例,再不增加粮税。”

  李啸言毕,立刻引发了一阵欢呼。每户授得田土的家属,都用热烈欣喜的眼光看着李啸。

  李啸微笑地回望着他们的目光,心下亦是莫名的欢欣。这个纳粮税的数字,是他仔细计算过的。

  在安东卫地区,每年秋分之后,可种冬小麦,至明年5月成熟。随后在谷雨或芒种之间,便可种高梁,到复种小麦前可成熟收割。这样一来,每户农家一年可有两季收获,这就是★▽,李啸决定一年收两次粮的做法依据。

  而按明朝的种植水平,一亩良田中,可产小麦8斗,高梁产量略大,可产11斗左右。而按雄唐所这些中下品质的田地,一亩田地,估计可产小麦5至6斗,高梁7至8斗左右。

  这样一来,按最低产量算,每户人家一年可产小麦75斗,高梁105斗,粮食总量为180斗,李啸的粮税政策。要求他们不限品类,只缴纳60斗粮,只占了每户产值的三分之一,比起明朝普遍的过半粮食上缴,实在是太优惠了。

  而且农户如果努力改善土地质量,大力施肥精耕细作的话,一年粮食总量绝对会在200斗以上。这样一来,粮税负担便会更轻省。

  这样的话,从后年开始,李啸每年可增加780石的粮食收入。虽然相比全军所需用粮仍旧很少,但这却是李啸军收入增加的开始。

  李啸看到李长材、李忠文等人投来的目光,亦是满满的钦佩与感激。

  李啸望着下面群情振奋的新农户们,继续大声说道:“现在下发之田土,为我军公田。尔等不得弃耕,不得转卖,如确有家属不愿或不能耕作,可交还地契至民政司,由民政司重新安排新户耕作。各位听明白了吗?”

  “明白!”下面又是一片欢欣的叫喊。

  “很好。等下由军前赞画告诉各位分发农具、种子、和耕牛的细节规定,以及每十户人家设立里正的安排。”

  李啸下了站台,让李长材上台来和他们讲述这些规定。

  李长材的规定讲完,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将过。

  这时有些新授田的家属。忍不住想去看看自已的新田地,李长材制止了他们,让他们今天先去把行李物品打包整理好,告诉他们明天一早。他将会亲自带他们前去选地并安顿。

  李啸把李长材叫过来,告诉他,这些农户搬过去后。如果当地房屋不够分,便从马耆山拆些草棚过去,以便这些农户能安心定居。

  李长才欢喜应诺,然后对李啸说道:“大人,现在种小麦的农时已过,可去安东卫城进一些粟子来种。粟子成熟期短,耐干旱,耐瘠薄,极适合在初春之时播种,最多三个月便可收获,随后可开始种高梁,等到了秋天后,再安排农户种小麦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末虎啸"/>,">明末虎啸"/>最新章节,">明末虎啸"/>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