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初唐 第913章 领先一千年!(2/3)

小说:逍遥初唐 作者:扬镳 更新时间:2022-06-01 14:21:26
  

  这一个好钻研的人,别人搞了几次失败了就放弃,而他的字典里则是没有放弃这俩字儿,好研究,靠时间也要研究出来为止。

  “侯爷,小人的想法是,从技术手段入手、”说着话,他拿出一张纸,放在李牧面前,道:“侯爷请看,这是纸坊的新产品,特制的麻纸,这种纸张,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卖的。”

  “还有油墨,也是一样。”封四拿出一个小瓷瓶,道:“这便是新调配出的油墨,颜色也是独一无二的。”

  封四把油墨搁在纸张上,道:“最新的纸张,加上最新的油墨,再加上原来的水印和印章防伪,小人觉得可保万无一失了。”

  李牧把两样东西拿起来看了看,道:“短时间内是如此,但是,这种技术只是难以仿造,并不是仿造不出来,咱们的银票不记名、认票不认人,见票即付银。防伪方面的要求,可比长安票高多了。”

  “这不像是认票又认人,有预留的印签、密押,就足以让人无法伪造了。”李牧沉声道:“但我们的银票想要不经银行在民间流通,大部分手段都用不上了,只能在银票印制上下功夫了。”

  想要达到李牧说的要求,一个决定性的标志就是,得让普通百姓也能分辨出银票的真假来。

  不要小看天下人,大唐疆域辽阔,手艺人太多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都能搞个假的出来,何况一张小小的银票?

  李牧从来不相信,有什么东西是没法仿造的!

  只要这东西是人搞出来的,那就一定有另一个人能做出来。银票的作用,可是货币啊。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一定会有无数人铤而走险,如果分辨不出来,最终损失的还是银行,而且信誉度就没了。

  非得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不可!

  不让造假高手望而却步,打消造假的念头。相信很快便会有无数假银票流入市面。

  老百姓又不能收到每一张银票,就跑到银行去验真假。回头发现收到了兑不了银子的假银票,肯定要气炸了肺。

  这种事儿一多,谁还敢在日常买卖中收银票,用银票?银票推行全国的构想,也会夭折。

  要是不能掌握发钞权,李牧费这么大的劲,是为了什么啊?

  ……

  李牧询问封四,只是想了解当下的防伪水平,但实际上,他早就做了准备了。

  “我这里也有一些准备,你来瞧瞧,看看能不能仿造出来。”李牧嘴上这样说着,但是表情却成竹在胸,说话间从怀中摸出几张白纸,搁在桌上。

  封四是业内人士,每天都跟纸打交道,看到李牧拿出来的纸,不禁眼前一亮,赶紧仔细端详那纸张,东西刚刚入手,封四就不禁惊呼道:“手感真好,挺刮挺刮的。”

  “确实很坚韧。”

  李牧把纸张还折了折,居然没有折痕。

  “再撕撕看。”李牧对封四说道,封四便捻住纸张两端去撕,结果用了好大力气才将其扯变形。

  “竟然撕不开,这纸是怎么做的?”

  李牧不答,又让人端过来一盆水,将纸张泡进水里。

  结果浸泡了很长时间,纸张也没变形破损。

  最后掏出火捻子,烧了一张纸,结果只是冒烟焦化,却没出现火光……

  “相信几十年内,应该没人能仿制出这种纸来。”封四彻底的服了,道:“用印银票的话,应该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合适了,这是李牧废了好大力气,才试验出来的印钞纸。虽然和他穿越前的纸币没法比,但是至少也领先这个时代一千年!

  一千年的智慧结晶,如果几十年就被人搞出来了,岂不是笑话么?

  根本不在一个level的东西!

  与此时用竹木浆造纸不同,印钞纸的原料中,木浆只占半成,其余九成五用的是棉短绒。而在如今的大唐,棉绒这玩意,只有高昌有,大唐境内的棉花,多数都是作为官场用。所以在原料上,其实就可以管控得住。

  棉短绒也叫‘棉籽绒’,就是棉花轧花后,毛棉籽上的残存纤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逍遥初唐,逍遥初唐最新章节,逍遥初唐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