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亦曾亲自前往斧山下探查地势过,那斧山四面皆是悬崖绝壁,高数十丈,山路危狭,仅容一人,寻常大军难以仰攻。
加之斧山之上多有泉眼,水源不缺,我军亦不能围困断其水源击败之。”
听到诸葛亮这么说,邓艾的脸上流露出凝重之色。
士徽率大军前往山上驻扎,一方面是想凭高险据守,保护己方大军不受汉军的偷袭。
另一方面士徽还有着险恶的用心。
尽管士徽的大军屯扎于山上,但斧山就在官道之旁,汉军是不可能在未解决士徽大军的情况下,通过那处官道的。
不然的话一旦等汉军通过官道之际,士徽率上万精兵从高处猛冲而下,汉军很容易被从中截成两段。
到那时候,汉军的败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这些推断对于邓艾来说不难得出。
可既然士徽大军布置的如此妥当,那么汉军又当从何处突破呢?
邓艾将疑惑的目光看向诸葛亮。
难道丞相有什么妙计,能够诱引敌军下山来决战?
可就算将敌军诱引下来,两方军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汉军也很难一次就击败有着地利的士徽大军。
在昏暗的烛火之下,诸葛亮看到了邓艾脸上疑惑的神色。
相比于邓艾的疑惑,诸葛亮却依然胸有成竹。
诸葛亮将手指指在地图上斧山后方的一处地点,他对着邓艾言道:“前段时间在吾的探查之下,吾发现在斧山后面有一条隐蔽的通往山上的小道。
吾决意派一大将趁夜色昏暗之际,率领一支精兵从这山道攀登奇袭至山上。
只要这支精兵能攀登至斧山之上,再趁夜色敌军不备之时,对敌军发起突袭,那么敌军势必惊慌。
到那时我再领兵猛攻斧山正面,斧山必破,贼军必亡!”
听完诸葛亮的谋划之后,邓艾一时间显得有些诧异。
这番谋划,不像是诸葛亮能谋划出来的。
倒不是说邓艾觉得诸葛亮没有智慧想出这个计策,只是在将近一年的相处之下,邓艾觉得诸葛亮的用兵风格颇为谨慎沉稳。
这样的性格,突然想出一个趁夜奇袭的战术,实在令邓艾觉得有些反常。
邓艾不知道的是,诸葛亮的确是个谨慎沉稳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用奇计。
旁的不说,就说当年那被无数世人称为神来一笔的“奇袭定军山”的战术,首倡者是法正不错。
但最后让刘备真正下定决定用这计谋的,还离不开诸葛亮的来信劝说。
若是诸葛亮用兵只会拘泥不化,那么他当初就不会强烈支持法正奇袭定军山的战术,更不会为了这个战术呕心沥血,不断地筹措粮草。
至于历史上诸葛亮为何会拒绝“子午谷奇谋”,那是因为用奇和白白送死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若不是经过详细的探查,觉得有成功的可能,诸葛亮断不会想出趁夜奇袭斧山的计策。
不过邓艾同时又想到,连他都会觉得丞相不会用奇兵,那囤聚于山上的士徽等人肯定也会如此觉得。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的这招奇计成功的概率,就会直线上升了。
想到此,邓艾心神一振。
邓艾当然知道今夜诸葛亮为何要对他说出心中的谋划,原因就在于他便是诸葛亮话语中的那位大将。
而诸葛亮口中的那支精锐,舍梁州军之外还有谁?
要知道在糜旸良好的伙食供应之下,梁州军的夜盲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以说梁州军天然具备夜间奇袭的特质。
邓艾当即对着诸葛亮郑重一拜:
“艾,定不负丞相重托。”
邓艾的话让诸葛亮的嘴角流露出笑意。
邓艾真的很聪明,也不怕冒险,的确是当下汉军中最适合领军夜袭的那员大将。
既然适合,那便去吧。
诸葛亮扶起邓艾,对着他言道:
“明日夜间,君可行也。”
“唯!”
凌晨还有一章噻。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