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动乱的年代,但三国中并非只有名将。
三国时期有着许多文学家,只是由于后世人只关注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而对于那些文学家的存在都有些忽略了而已。
吕乂出身南阳名门,虽然他父亲早逝,但世家出身的吕乂自小还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或许吕乂的文采在史书上没有过多笔墨记载,但《三国志》一向惜字如金,许多人的生平介绍的本就颇为简单。
吕乂跟随糜旸已有不短的日子,由于吕乂一开始便是类似糜旸秘书的身份,故而在朝夕相处之下,糜旸意外的发现了吕乂的这个技能。
而像吕乂这般拥有临摹他人笔迹技能的人,在当世并不算少有。
汉之诸葛亮,吴之张昭想做到这一点都不难,更别提名士辈出的曹魏了。
历史上钟会之所以能陷害邓艾成功,便是采取了类似的办法。
只是吕乂有这个技能是不错,他却不解糜旸为何会突然问起他这件事。
临摹笔迹是他的本领,但这种本领若被心术不正的人施用,那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
故而以往吕乂一般不轻易向外人承认,他有着这般本领。
法邈在得知吕乂竟然能临摹他人笔迹后,也是显得颇为惊讶。
不过不解归不解,吕乂对糜旸还是无半点隐瞒的。
“乂,略通此道。”
听到吕乂的回答后,糜旸的眉毛变成了月牙状。
吕乂的性格,糜旸还不清楚吗?
吕乂说是略同此道,那是谦虚的言语,既然他敢答应,那么他一定在此道上有着不俗的造诣。
见帐内都是自己的心腹,糜旸也不隐瞒自己的意图。
“据骠骑将军所说,那姜维乃是一不可多得的将才呀!”
“孤自掌军以来,常感麾下良将不够,非孤有此感,便是陛下与丞相也多在孤面前叹息过这点。”
在说这番话时,糜旸的声音变得非常低沉。
而他说的也是当今大汉的现状。
或许由于糜旸的出现,那场断绝季汉大部分精英的夷陵大火并未发生。
这对季汉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好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历史上夷陵之战中丧生的大多是季汉的精锐将官,但他们的能力可以说不错,不然刘备也不会带他们出征,但他们的能力在当世却称不上顶尖。
不然的话,历史上的那场夷陵大火,根本就不会发生。
刘备只会不听劝他退兵的进言,又不会不听让他战胜敌人的进言。
而如张南、冯习、程畿等优秀的中层将官对季汉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对地大物博的曹魏来说,真的算不上什么。
泱泱大汉四百年的底蕴大多被曹魏窃取,这样的底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大汉现在是暂时不缺优秀的中层将官,可却非常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
现在大汉能够拥有这种能力的帅才,排除掉刘备的话,满打满算不过三个,诸葛亮、张飞、糜旸。
这很多吗?
只能说太少了。
特别是张飞的年纪摆在那里,他又能再看护大汉几年?并且张飞也有着糟糕的性格缺点。
而若是没有足够的帅才,以后大汉单单靠诸葛亮与糜旸二人,又真的能复兴汉室吗?
这点顾虑,甚至可以说是隐患,大汉中上下并非没有有识之士知道,只是以往他们都想下意识地忽略这一点而已。
现在当这点隐忧被糜旸捅破之后,法邈与吕乂二人都不禁陷入了沉默之中。
见气氛已经烘托到位,糜旸暂时收起脸上的担忧,继续对着法邈与吕乂言道:
“孤自掌兵以来,对敌境归附的石苞,对江东降将丁奉丁封,只要他们有能力,那么孤就一定会信任并且提拔他们。
哪怕是孤明知孟达心术不正,也还是让孟达担任汉兴太守。
为何?
因为孤知道,凡山河崩裂之际,要想重新收拾大汉壮丽山河,仅靠一二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糜旸的这番话,皆是出自他内心中的真实所想。
正因为情真,当这番话落入法邈与吕乂的耳中后,他们二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动容之色。
特别是吕乂,他好似有些猜出糜旸为何会突然说这番话,所以他脸上有的不止是动容之色,还有纠结。
三国时期有着许多文学家,只是由于后世人只关注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而对于那些文学家的存在都有些忽略了而已。
吕乂出身南阳名门,虽然他父亲早逝,但世家出身的吕乂自小还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或许吕乂的文采在史书上没有过多笔墨记载,但《三国志》一向惜字如金,许多人的生平介绍的本就颇为简单。
吕乂跟随糜旸已有不短的日子,由于吕乂一开始便是类似糜旸秘书的身份,故而在朝夕相处之下,糜旸意外的发现了吕乂的这个技能。
而像吕乂这般拥有临摹他人笔迹技能的人,在当世并不算少有。
汉之诸葛亮,吴之张昭想做到这一点都不难,更别提名士辈出的曹魏了。
历史上钟会之所以能陷害邓艾成功,便是采取了类似的办法。
只是吕乂有这个技能是不错,他却不解糜旸为何会突然问起他这件事。
临摹笔迹是他的本领,但这种本领若被心术不正的人施用,那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
故而以往吕乂一般不轻易向外人承认,他有着这般本领。
法邈在得知吕乂竟然能临摹他人笔迹后,也是显得颇为惊讶。
不过不解归不解,吕乂对糜旸还是无半点隐瞒的。
“乂,略通此道。”
听到吕乂的回答后,糜旸的眉毛变成了月牙状。
吕乂的性格,糜旸还不清楚吗?
吕乂说是略同此道,那是谦虚的言语,既然他敢答应,那么他一定在此道上有着不俗的造诣。
见帐内都是自己的心腹,糜旸也不隐瞒自己的意图。
“据骠骑将军所说,那姜维乃是一不可多得的将才呀!”
“孤自掌军以来,常感麾下良将不够,非孤有此感,便是陛下与丞相也多在孤面前叹息过这点。”
在说这番话时,糜旸的声音变得非常低沉。
而他说的也是当今大汉的现状。
或许由于糜旸的出现,那场断绝季汉大部分精英的夷陵大火并未发生。
这对季汉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好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历史上夷陵之战中丧生的大多是季汉的精锐将官,但他们的能力可以说不错,不然刘备也不会带他们出征,但他们的能力在当世却称不上顶尖。
不然的话,历史上的那场夷陵大火,根本就不会发生。
刘备只会不听劝他退兵的进言,又不会不听让他战胜敌人的进言。
而如张南、冯习、程畿等优秀的中层将官对季汉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对地大物博的曹魏来说,真的算不上什么。
泱泱大汉四百年的底蕴大多被曹魏窃取,这样的底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大汉现在是暂时不缺优秀的中层将官,可却非常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
现在大汉能够拥有这种能力的帅才,排除掉刘备的话,满打满算不过三个,诸葛亮、张飞、糜旸。
这很多吗?
只能说太少了。
特别是张飞的年纪摆在那里,他又能再看护大汉几年?并且张飞也有着糟糕的性格缺点。
而若是没有足够的帅才,以后大汉单单靠诸葛亮与糜旸二人,又真的能复兴汉室吗?
这点顾虑,甚至可以说是隐患,大汉中上下并非没有有识之士知道,只是以往他们都想下意识地忽略这一点而已。
现在当这点隐忧被糜旸捅破之后,法邈与吕乂二人都不禁陷入了沉默之中。
见气氛已经烘托到位,糜旸暂时收起脸上的担忧,继续对着法邈与吕乂言道:
“孤自掌兵以来,对敌境归附的石苞,对江东降将丁奉丁封,只要他们有能力,那么孤就一定会信任并且提拔他们。
哪怕是孤明知孟达心术不正,也还是让孟达担任汉兴太守。
为何?
因为孤知道,凡山河崩裂之际,要想重新收拾大汉壮丽山河,仅靠一二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糜旸的这番话,皆是出自他内心中的真实所想。
正因为情真,当这番话落入法邈与吕乂的耳中后,他们二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动容之色。
特别是吕乂,他好似有些猜出糜旸为何会突然说这番话,所以他脸上有的不止是动容之色,还有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