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224章 穷进士(1/3)

小说: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3-12-19 22:02:06
  “这就是长安城啊,这城门楼子真大,跟座山似的!”

  “这城墙真高,还包砖类!”

  “这城里的道路真宽真平坦,比咱村里打麦场都宽类!”

  年轻的狗剩抓着祖父刘宝福的手,眼里满是震撼。

  “站住,过所?”

  城门口,一名守城官兵喝住了要跟着车马往里进的祖孙俩,那士兵高大魁梧壮硕,身披铁甲矗立如铁塔,手持丈八步槊一声喝,狗剩一个激灵直接吓哭了。

  刘宝福顾不得安慰孙子,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张公文,这是来京城前,特意请村正帮忙担保,请里正到县里户曹开的过所。

  薄薄一张纸,花费许多人情,但没有这张纸,他连县都出不去,更别说进长安城。

  在家千般好,出外万般难。

  这年头,离乡二十里,就得有关系有身份,否则寸步难行。

  城门官翻看了一下,“宜州同官县来京投亲?”

  “投谁?”

  “投我们村狗蛋,他是我侄儿,”

  “长安灯火万家,谁知狗蛋是谁?住哪坊,什么身份?”

  “他是常贡进士嘞,天大的才子,”老汉说着。

  “在长安进士一点不稀奇,我大唐科举常贡六科,秀才第一,明经其次,进士科只排第三,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等,进士也还有甲乙二科,进士录取也只是授从九品下出身而已,那个刘进士可还在京城,铨选授予何职?”

  在刘宝福老家村民眼里的文曲星下凡的大才子,在长安的城门守兵眼里,也根本算不得什么。

  进士还不如明经呢,明经丁等都授从九品上。

  刘宝福于是站在那里思索着,回忆着,许久终于在那守城兵不耐烦中想起来了,“做官了的,做官了,是正字。”

  “秘书省正字还是弘文馆正字,还是司经局正字,或是崇文馆正字?”

  老头哪知还有这么多正字。

  “那你知道他住哪坊?”

  “好像住城南,”

  城门守看到这模样也是不由摇头,“你们当长安城跟你们老家乡里乡村一样吗,什么都记不得,你们到哪找人?”

  不过这人看他们这爷孙模样也不容易,便好心指点了下,让他们沿天街一路到皇城南门,到那托人打听下秘书省有没有刘狗蛋这個正字。

  设有正字官员的衙门也就那几个。

  刘宝福爷俩好不容易进了长安城,看着那足足百步之宽的天街,爷孙俩都有些傻眼。

  “阿公,这是路吗,也太宽了,比咱村子都宽。”

  “这叫天街,你狗蛋哥先前来信时说过类,长安天街百步之宽,长十里呢。”

  刚走没几步,却又被人喝斥,让他们走大道边上。

  这一路走的腿累肚饥,好不容易寻到皇城南门,又是好一通打听,好在他记起侄子大名叫刘绪。

  可打听许久也没人认识刘绪,正百般无奈之际,碰到校书郎来济,“你们找正字刘绪?”

  “长官你认识他?”

  “刘绪原来与我俱在秘书省,不过如今调到东宫崇文馆了,你们是他亲戚?”

  一通说明,来济道:“要不我送你们去刘正字家吧,他们家住在城南靖善寺东的靖安坊内。”

  来济还特意赁了头骡子带着这又饿又累的爷孙俩去城南。

  靖安坊内,刘绪妻子看到丈夫的上司来十一郎来了,还有些意外,等看到后面的一老一少,眼神有些复杂。

  “你便是狗蛋媳妇吧,呃是他叔,这是他弟狗剩,”

  老头是来找刘绪借钱粮的,家里饥荒了。

  刘绪妻子请他们进小院,来济说还有事便先走了。

  “还没吃吧,我给叔和兄弟做饭。”

  刘绪妻子转身进了厨房,可揭开米缸却是空的,她回到卧室,打开了个盒子,里面放着几支银饰,那是她仅剩的首饰。

  拿起一支银钗,刘绪妻子来到前面,“叔,你先在这喝杯水,我去买点菜来。”

  “城里也不方便,啥都要买,还不如咱乡下方便,院里就能种菜,”

  刘绪妻子去把银钗当了,换了点钱,然后去买了米面,又割了点肉,买了点鸡蛋,当的钱一点不剩。

  回来,和面擀面,烧火煮不托,又煮了肉和鸡蛋。

  大碗不托端上来,爷孙俩也顾不得客气,端起来便蹲地上大口吃起来,碗里还有大片五花肉和荷包蛋,

  爷孙俩一口气连吃五碗。

  等到刘绪妻子把锅里最后一点汤也给爷孙俩盛完了,他们都还有点意犹未尽呢。

  吃饱喝足的爷俩开始聊起家常,夏季发山洪,庄稼减产,这接着突厥人又抄掠,秋季庄稼更没收成,虽然朝廷减免了租调,可现在家里还是断粮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最新章节,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