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87章 门生故旧在要路(1/2)

小说: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3-12-19 22:02:06
  第587章门生故旧在要路

  平康坊。

  芙蕾斯塔酒肆新开分店,怀玉特意抽空前去捧场,还叫上了在长安的一些朋友。

  老板娘芙蕾斯塔今日喜笑颜开,忙个不停,却也还是亲自引怀玉到楼上包厢,“啥时候回幽州?”

  “怎么,刚见面就盼我走?”

  “奴是想阿郎回幽州的时候,带奴一起。”

  “去幽州开分店?”

  “想跟着阿郎呢。”

  怀玉拍了拍这个充满诱人的老板娘,“你先忙去吧,”

  怀玉今天请来济来恒、李义府上官仪,还有张承德、刘绪等人来喝酒,顺便为新店开张捧场。

  “干杯!”

  现在并州武氏义庄有名,一是武士彟武怀玉他们捐出来的田庄房屋多,加起来有六千亩,在长安、太原两地各有数千亩地,另外就是还建有义学、义仓,

  族中各房,生下来到五岁,都有一笔补助粮,每月三斗米,一年一匹布,五到十岁减半,满六十岁,又有补贴。

  倒是李义府没吭声,明显不愿意离开混的正好的东宫。

  兄弟俩就一人也拿了五百亩地出来,为来氏建了一个千亩义庄。

  武怀玉举杯,“大家现在也都仕途不错,倒是难得相聚一次,来,干杯。”

  孤寡残疾就更不用说,

  而义学,族中子弟都可免费进学,甚至读的好的还有奖励,若是去参加科举还给路费,族学老师,也优先挑选放中知识渊博之人担任,

  如果学生能考中明经进士等的,不仅学生有奖励,老师也有奖励。还有就是族坟,不仅会置买山地,也会雇人负责管理等。

  不说升官晋阶,甚至也在那边置办了一些田产等。

  牛见武在朔方、武君雅在幽州,赵信在盐州、侯三在陇右,陈兴在夏州······

  “早想上门拜访,又怕打扰,本打算过几天再登门拜见的,”狗蛋刘绪笑着请安,怀玉看着这位曾经司经局的下属,初见时他还仅是个九品正字,穷的叮当响,借遍同僚所有人,到处拉饥荒,有了上顿没下顿的,年纪轻轻便一脸愁容。

  刘绪也站了起来,“我也想追随相公去边塞。”

  几人一起举杯。

  义庄这种民间宗族福利组织,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家族信托基金,朝廷对此是十分鼓励的,毕竟帮扶老弱,哪怕只是帮扶本族之人,那也是承担了部份朝廷的社会责任,

  如果各个家族都能这样照顾孤寡老弱,那可是能给朝廷减轻很大负担的。

  这种义庄的最大好处不仅仅是能够帮助族人,团结族人,他最大的好处在于,捐进义庄的田,不再属于私产,哪怕犯罪抄家灭族,一般情况下这种义田也是不会动的,就跟以前的坟田是一样的。

  而现在却是已经穿上了绿袍,虽是浅绿,也起码是个从七品官了。

  品级不高但深受重用。

  好在他遇到武怀玉,彻底改变了他的困境。司经局为崇贤馆募集来书籍、钱帛,然后抄书存储,还办起了纸墨笔诸坊,又编报刊印,刘绪收入也高了,后来又跟着怀玉去了朔方,治灵州平梁师都,也是沾了军功水涨船高,

  “秘书省呆的不舒心吗?”

  所以义庄是支持鼓励的,虽说有些人提议的给义庄田免税赋什么的没通过,但起码义庄田不会因族人犯罪而没收这条是确定的。

  六品通事舍人的来济,笑道,“武氏义庄,如今可是让勋戚贵族争相效仿。”

  现在老家百姓日子也比早几年好过一些,有了这个义庄,乡人也就不用有点事就跑来找刘绪了。

  是个要职。

  刘绪是进士乙科出身,但打小家贫,出生三天爹被蛇咬死了,母亲拉扯他到三岁时也病死了,他是打小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给地主放牛,因比较聪明伶俐,选给地主娃做书童,地主娃没学出啥,他倒让老师看中收为学生,后来还成为乡贡考中进士。

  另外就是丧葬嫁娶,也会有补贴。

  太常寺可是九卿之首,掌管礼乐的衙门,主管八署四院,其中太乐署、鼓吹署和太医署可都是很得要的。

  义庄不是武家最先设立的,但武家的义庄确实比较了得,除了武氏家族较齐心,有条件的都捐献义田外,就是武家对义庄的管理有一套非常不错的规章制度,有专门的义庄理事会,由族中推选出公正有德者多人,负责监管,另外又有专门的管事,负责经营。

  李义府现在是太子侍讲、司经局校书、崇文馆直学士,他的真正本职是司经局校书郎,一个从九品职事,侍讲属于差事不是职官,直学士是在崇文馆的兼职,六品以下称直学士。

  御史台主簿是从七品下,虽品级看似不高,但职权不小,掌御史台印及受事发辰,勾稽省署抄目,查其失误,这相当于是御史台的办公室主任,甚至还在三司审理中,参与定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最新章节,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