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90章 谷贱伤农(1/2)

小说: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3-12-19 22:02:06
  第590章谷贱伤农

  一鲸落,万物生。

  少陵塬和神禾塬之间的三十里樊川,潏水两岸肥沃的良田,曾经被宰相裴寂在十年间,兼并大半,

  而如今裴寂抄家流放静州,樊川裴家的地,也是立马被长安勋戚贵族们瓜分殆尽,纷纷改换主人。

  不过这一切,对于樊川的这些庄园、堡子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地主换了,但他们仍还是佃户。

  武怀玉陪着皇帝过了潏水,上了神禾塬,经过香积寺时,皇帝还特意来到这净土宗,方丈道绰也率弟子善导等前来迎接,还献上了自己所著安乐集二卷。

  南临滈河,西傍潏水,北接樊川,香积寺的风景确实很秀丽。

  这寺还是很大的,占地二百亩,不过虽是皇帝下旨敕建,但在如今氛围下还是修的较为简朴,

  牌楼、山门殿、天王殿、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都一应俱有,看的出莲宗信众也挺多,哪怕朝廷这两年管理教严,可他们仍还是能筹到不少钱帛,对这种情况,朝廷也是相对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虽说香积寺挺大,但也不太敢明目张胆的跟朝廷新规背道而驰,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朴素的,

  尤其是香积寺没敢在田地上下心思,除了朝廷先前赏赐的那块寺田,一亩也没敢再多弄,也没哪个敢乱捐献,之次有几个贵族、商人给长安的大寺献田,结果就是朝廷毫不留情的重罚,不仅没收捐的田,还处以三倍罚田以及顶格罚金,甚至寺庙也被罚没所收田相同数寺田。

  这么一搞,谁也不敢再在土地这事上乱来了。

  香积寺中现在既以莲宗弟子为主,也还有些三阶教弟子以及律宗弟子,都是混合修行,不许再分院。

  “臣家这里有个千亩庄子,是之前朝廷收三阶教寺田,然后发售时认购的,今年这里种的多是玉米,”

  寺中也没役使的奴隶部曲。

  香积寺外。

  国家多了户口课丁,也多了税赋。

  农民的粮价到底能卖多少,关键还是取决于产量,需求是相对稳定没多大变化的,但粮食产量丰歉之时却相差很大。

  自己修个兰若,便能说是带发修行了,魏晋以来这种兰若最多。

  “怀玉啊,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两全其美?”

  李世民在香积寺里转了一圈,对这座新寺还算满意,没有过份张扬的金碧辉煌什么的,寺僧也都还算表现不错,抽点了几个让他们背经,也都背的不错。甚至还看到他们在寺里空地上种菜种粮,询问过香积寺也没有再放贷典当,而且邸店磨坊这些作坊也没再经营,挺好。

  风吹麦浪,一片金黄。

  “常平仓在丰年的时候,提高收购价,大量买入粮食存储,这是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修塔的钱粮呢?”

  甚至那些身上有杖痕文身,又或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都强制还俗,还强令各寺把所蓄奴隶,都放免。

  寺里名下的田,在寺墙内的是道绰带僧人们自已种麦种菜,其余的则是佃租给附近村民,

  不说饥荒饿肚子,而且百姓往往因此得典妻卖儿,破产甚至破家。

  香积寺打了几次申请,但负责的崇玄署都没批。

  道绰他们计划是修十三级的灵塔,高约十三丈,以青砖砌成,密檐仿木结构,周围广二百步,呈正方形,每边长三丈二,塔型既为密檐又仿阁楼式。

  皇帝却还挺满意的,僧人修行就得吃苦。

  今天他借机向皇帝当面请求。

  “庄子收益如何?”

  之前整顿佛道,朝廷基本上对各大寺观放贷典当的长生库都接管了,那些钱财名义上是由朝廷代为保管,资金用途一分为三,其中一份就是要用做塔寺佛像的维修,

  但也仅限维修,是不新建的。

  谷贱伤农这句话,其实早就有人明白了。

  其二,就是粮食多了,那朝廷也要调整政策,适当的放开,比如允许粮食酿酒,允许出口一些给周边蕃胡,再比如也可以鼓励百姓或商人搞点养殖,用粗粮养殖禽畜,这样也能提高肉蛋供应,可以消耗转化些粮食,还能提高百姓收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最新章节,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