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这下你晚上多半要精神抖擞,今晚你和你阿娘睡。”
贾平安打着哈欠出去。
“郎君,孙先生来了许久。”
“啥?”
贾平安赶紧去了前院。
孙思邈正在看书。
他看书的时候很是全神贯注,贾平安走进来了也没发现。
“孙先生。”
孙思邈放下书,微笑道:“这几日听闻你很是忙碌,老夫倒是叨扰了。”
“也不算忙。”
贾平安厚颜无耻的说道。
孙思邈把书合上,“老夫此来有事求赵国公。”
“孙先生请说。”
孙思邈看着有些为难,近乎于赧然,“老夫知晓此事为难……”
贾平安微笑。
孙思邈犹豫再三,“陈王去了……”
李元庆病逝的消息已经到了长安不少时日。
这个消息就像是一滴水珠落在了大海里,没人关注!
孙先生为何犹豫再三?贾平安想问,但觉得这样不够尊重。
孙思邈说道:“为陈王医治的两名医者被下狱……”
卧槽!
贾平安猛地想起了一件事儿。
后来的史书记载了一件事,高宗发病时难受,医官说刺额头出血有效果,武后就说医官该杀。
这个时代医者的地位低下!
“孙先生和那二人相识?”
孙思邈点头,“当年在终南山时一起探讨过医术,很是敦厚的性子。陈王之病老夫并不知详情,但敢担保他们二人绝无情弊。”
贾平安不解,“为何牵累他们?”
帝王迁怒医者也就罢了,一个宗室的死也能如此?
孙思邈叹道:“这数百年来,医术传承乱了,许多品行不端的也开始行医,行医行医,最后变成了行骗,以至于杏林蒙羞。天下人鄙夷医者,哎!”
——汉末有医者董奉行医不要钱,但凡治好的就在家中园子里栽杏树,经年后杏树成林。后人敬仰这位大德医者,就把杏林作为医者这个群体的代名词。
但到了后来战乱频发,天下板荡,医者跟着倒了大霉,传承也出现了问题。医者中出了不少品行不端的人,骗钱不说,还坑害人命。于是医者这个名字就臭大街了。
“末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绐,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孙思邈嗟叹着。
这是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序言中的话。
孙思邈说道:“可许陈二人却人品敦厚,老夫尽知。他二人被牵累老夫心中不安,便厚颜来求……老夫知晓此事艰难……”
他起身,贾平安更快,一把扶住了孙思邈,笑道:“孙先生先回去,此事我来想办法。”
孙思邈看着他,“难。”
贾平安说道:“中原能历经千年而不衰,经历多少次兵灾,百姓死伤惨重,堪称是千里无鸡鸣,但每次都能再度繁茂起来,这里面不仅仅有我汉儿的坚韧不拔之功,更有医者们的辛苦付出。孙先生,安心!”
孙思邈走了。
狄仁杰走了,贾平安也失去了自己的幕僚。
“先生。”
王勃来了。
贾平安问道:“当初你学医为何?”
王勃说道:“阿耶说要孝顺耶娘便该去学医。”
贾平安再问道:“这等人可多?”
“不少。”
王勃不知他为何问这个问题,“医者小人也!但凡大户人家必然会专门让人去学医,以此来医治一家。”
他继续说道:“豪族大多家中有自己的医者。”
娘的!这是自给自足了。
贾平安把事儿说了,王勃诧异的道:“先生为何为此辈冒险?”
贾平安一巴掌拍去,“若是没有医者,你以为自己能平安活到这个岁数?”
王勃说道:“孙先生这等医者我等自然是佩服的,但更多的是小人。”
“胡言乱语!”
贾平安真的怒了。
王勃却梗着脖子说道:“先生你看看那些医者,为何医术再高也不能做高官?就是品行不端!”
贾平安一本书砸了过去。
“滚!”
这个时代对医者的歧视近乎于根深蒂固啊!
贾平安进宫。
“舅舅你要去九成宫?”
“是啊!”
贾平安也很无奈。
李弘不舍,“你若是去了,我会担心。”
“担心谁?”贾平安有些感动。
李弘说道:“担心我。”
贾平安觉得这货和小棉袄异曲同工,“我那事你做不了主。”
李弘是真的不希望舅舅离开长安,“舅舅你说来听听。”
“医治陈王的两个医者被下狱了,你可能解救?”
李弘:“……”
良久他说道:“我可以给阿耶书信劝说。”
“长安才将发生这等事,你且消停些,我这就去了。”
贾平安刚想出去,李弘叫住了他。
“舅舅多带些人去。”
贾平安淡淡的道:“担心那些余孽下手?”
李弘点头,“那些人都敢谋逆,刺杀你自然也敢。”
这娃不会说话!
贾平安说道:“小事,不必担心。”
出了大明宫,贾平安上马,突然想起了什么。
“先去一趟皇城。”
晚些贾师傅在十余百骑的护送下出了长安城。
宫中,李弘很是不解,“舅舅不是说不怕的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