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今天又多四个盟主,谢谢读者老爷们支持。本来打算明天还加更欠账的,但这会已欠6次盟主加更,先还一更吧,剩下五更明天开始慢慢还。再次感谢。)
“哗啦啦!”甲叶子铿然作响,听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还不错。”邵勋看着身上的铁铠,满意地笑道。
这是一领筩袖铠,是这会最流行的铁铠。
东汉后期出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对其进行工艺改良:“敕作部皆作五折刚铠,十折矛以给之。”
我们都知道,古代是很难进行技术保密的。于是,比原版更精良的诸葛筩袖铠很快流传了出去,风靡于三国两晋时期。
一直到南朝宋,依然视诸葛筩袖铠为珍品。
由后世出土资料可以看出,此铁铠呈鱼鳞状,胸、背连缀在一起,由肩部向下有筩袖,袖口收于肘部以上。
筩袖铠之外,还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筩袖甲,整体呈龟背形状——所以,一般书中提到“甲士”,并不一定身着铁铠,也可能穿着皮甲等其他护具,铠和甲并不完全等同。
邵勋很满意身上这件筩袖铠,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他想起了昨天收到的几样物事。
一件大红色的戎服,是他特意列出款式,最后由庄园内工匠制成的。
戎服名櫜鞬(gāo jiàn),“红帓首,靴袴,握刀左,右杂配,弓韔服,矢插房”。
简单来说,戎服左边佩刀,右边有盛放箭囊和弓梢的地方,再配上绑扎于额上的“绛帕”(红抹额,日军“月经带”原版,红色),下身穿着袴奴,脚蹬靴,非常实用,穿上后活脱脱一副中晚唐大将、节度使的造型。
魏晋军队有独立建制的“弓营”和“弩营”,他们没有专门设计适合弓手、弩手的作战服。唐代要求军士全员会射箭,全员参与近战搏杀,全员长短兵器都要会用,因此戎服设计较为复杂,弓这种每个人都要携带的标配武器更是重中之重——唐代尤其是中晚唐以后,部队里没有专门的弓营,因为理论上每个人都是弓箭手。
鬼知道邵勋怎么对櫜鞬服如此熟悉的,反正他自己想了很久都没想起来原因。
但这种作战服是真的好用,左边抽刀,右边拿起弓梢就上弦、校准,然后拈弓搭箭,左手手臂上还有专门绑扎小圆盾的地方,背上还可插一把长刀、重剑,没有使用步弓的时候,右手一般还拄着根长枪——如果嫌长枪太轻,可以专门打制一把步槊,接战时可以敲击、横扫敌人的长矛。
总之十分方便,武装到牙齿的感觉。
“队主穿上铁铠,果然英武。”什长黄彪笑得合不拢嘴,趾高气扬地站在他身旁,用挑衅的眼神扫着其他队,说道。
被他扫过的人,纷纷低头。
邵勋也瞟了一眼。
这些兵太温顺了,大概上级克扣他们粮饷,都不敢反抗的。
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在如今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弊端更明显一些。
夫战,勇气也。
士兵没有心气,还指望他们爆种?
面对敌人的锋刃,你敢不敢扒了衣甲,赤膊上阵,肉袒冲锋?
全幢五百人,他看不到任何一个敢这么做的。
难搞。
“幢主来了。”突然有人喊道。
远处辚辚驶来一辆马车,很快停在阵前。
幢主糜晃不知道是从哪个聚会场所匆忙赶来,居然一副峨冠博带的装扮。
微风轻拂,衣袂飘飘,脚踩木屐,气度不凡。
就是这个味,太冲了。
有人很喜欢,觉得这才是士大夫该有的风范,凭风而立,衣袂飘飘,潇洒不羁,温润如玉。负手而立之下,算无遗策,木屐踢踏之中,顽敌顿破。
一定要有不食人间烟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
也有人很不喜欢。治军是系统、科学的工程,它需要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甚至需要你与将士们同吃同住,浑身臭烘烘的。
出征之时,日晒雨淋,卧冰吃雪。
决胜之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误餐点误出胃病很正常。
冬天冻得双手开裂、流脓也很正常,岂不闻“都护铁衣冷难着”?
皮肤被风沙打磨得黝黑、粗糙,更是难以避免之事,毕竟“半夜军行戈相拨”之时,“风头如刀面如割”。
至于身上的伤疤,但凡上阵,就不可能避免。
糜晃这个样子,真的让人无语,相当不专业。但说句让人伤心的话,此时像他这种人太多了——不是没有愿意沉下心、脚踏实地做事的世家子,但真的很少。
清谈清谈,太特么不接地气了。
糜晃身后还有一人,便是之前来过的司空府参军王导了。
只见他倒背着双手,目光四下扫视,片刻后就收了回来,显然不感兴趣。
糜晃在他面前,倒像个随从一般,满脸堆笑说了几句话,远远听不真切。
王导耐着性子听了会,随后便摆了摆手,不言语了。
糜晃不以为意,踩着木屐来到阵前。
五百多人的队伍已经集结完毕,包括前几日新送来的百名募兵。
糜晃的目光在他们那里多停留了一下,毕竟是他遣人送来的,且都是自愿当兵的精壮,素质比其他人好多了。
是不是自愿当兵,差别太大了。
昔年马隆在洛阳选募远征凉州的将士,定下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包括体格、力量、箭术、武艺、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拔,得三千五百人。
“哗啦啦!”甲叶子铿然作响,听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还不错。”邵勋看着身上的铁铠,满意地笑道。
这是一领筩袖铠,是这会最流行的铁铠。
东汉后期出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对其进行工艺改良:“敕作部皆作五折刚铠,十折矛以给之。”
我们都知道,古代是很难进行技术保密的。于是,比原版更精良的诸葛筩袖铠很快流传了出去,风靡于三国两晋时期。
一直到南朝宋,依然视诸葛筩袖铠为珍品。
由后世出土资料可以看出,此铁铠呈鱼鳞状,胸、背连缀在一起,由肩部向下有筩袖,袖口收于肘部以上。
筩袖铠之外,还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筩袖甲,整体呈龟背形状——所以,一般书中提到“甲士”,并不一定身着铁铠,也可能穿着皮甲等其他护具,铠和甲并不完全等同。
邵勋很满意身上这件筩袖铠,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他想起了昨天收到的几样物事。
一件大红色的戎服,是他特意列出款式,最后由庄园内工匠制成的。
戎服名櫜鞬(gāo jiàn),“红帓首,靴袴,握刀左,右杂配,弓韔服,矢插房”。
简单来说,戎服左边佩刀,右边有盛放箭囊和弓梢的地方,再配上绑扎于额上的“绛帕”(红抹额,日军“月经带”原版,红色),下身穿着袴奴,脚蹬靴,非常实用,穿上后活脱脱一副中晚唐大将、节度使的造型。
魏晋军队有独立建制的“弓营”和“弩营”,他们没有专门设计适合弓手、弩手的作战服。唐代要求军士全员会射箭,全员参与近战搏杀,全员长短兵器都要会用,因此戎服设计较为复杂,弓这种每个人都要携带的标配武器更是重中之重——唐代尤其是中晚唐以后,部队里没有专门的弓营,因为理论上每个人都是弓箭手。
鬼知道邵勋怎么对櫜鞬服如此熟悉的,反正他自己想了很久都没想起来原因。
但这种作战服是真的好用,左边抽刀,右边拿起弓梢就上弦、校准,然后拈弓搭箭,左手手臂上还有专门绑扎小圆盾的地方,背上还可插一把长刀、重剑,没有使用步弓的时候,右手一般还拄着根长枪——如果嫌长枪太轻,可以专门打制一把步槊,接战时可以敲击、横扫敌人的长矛。
总之十分方便,武装到牙齿的感觉。
“队主穿上铁铠,果然英武。”什长黄彪笑得合不拢嘴,趾高气扬地站在他身旁,用挑衅的眼神扫着其他队,说道。
被他扫过的人,纷纷低头。
邵勋也瞟了一眼。
这些兵太温顺了,大概上级克扣他们粮饷,都不敢反抗的。
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在如今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弊端更明显一些。
夫战,勇气也。
士兵没有心气,还指望他们爆种?
面对敌人的锋刃,你敢不敢扒了衣甲,赤膊上阵,肉袒冲锋?
全幢五百人,他看不到任何一个敢这么做的。
难搞。
“幢主来了。”突然有人喊道。
远处辚辚驶来一辆马车,很快停在阵前。
幢主糜晃不知道是从哪个聚会场所匆忙赶来,居然一副峨冠博带的装扮。
微风轻拂,衣袂飘飘,脚踩木屐,气度不凡。
就是这个味,太冲了。
有人很喜欢,觉得这才是士大夫该有的风范,凭风而立,衣袂飘飘,潇洒不羁,温润如玉。负手而立之下,算无遗策,木屐踢踏之中,顽敌顿破。
一定要有不食人间烟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
也有人很不喜欢。治军是系统、科学的工程,它需要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甚至需要你与将士们同吃同住,浑身臭烘烘的。
出征之时,日晒雨淋,卧冰吃雪。
决胜之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误餐点误出胃病很正常。
冬天冻得双手开裂、流脓也很正常,岂不闻“都护铁衣冷难着”?
皮肤被风沙打磨得黝黑、粗糙,更是难以避免之事,毕竟“半夜军行戈相拨”之时,“风头如刀面如割”。
至于身上的伤疤,但凡上阵,就不可能避免。
糜晃这个样子,真的让人无语,相当不专业。但说句让人伤心的话,此时像他这种人太多了——不是没有愿意沉下心、脚踏实地做事的世家子,但真的很少。
清谈清谈,太特么不接地气了。
糜晃身后还有一人,便是之前来过的司空府参军王导了。
只见他倒背着双手,目光四下扫视,片刻后就收了回来,显然不感兴趣。
糜晃在他面前,倒像个随从一般,满脸堆笑说了几句话,远远听不真切。
王导耐着性子听了会,随后便摆了摆手,不言语了。
糜晃不以为意,踩着木屐来到阵前。
五百多人的队伍已经集结完毕,包括前几日新送来的百名募兵。
糜晃的目光在他们那里多停留了一下,毕竟是他遣人送来的,且都是自愿当兵的精壮,素质比其他人好多了。
是不是自愿当兵,差别太大了。
昔年马隆在洛阳选募远征凉州的将士,定下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包括体格、力量、箭术、武艺、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拔,得三千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