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拾音 第48章 走访十二木卡姆(2/2)

小说:丝路拾音 作者:猫夕 更新时间:2024-03-25 19:33:38
  

  尽管属于维吾尔族范畴的部落众多,地域辽阔,其音乐文化也具有多层次多源流的特点,但木卡姆仍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

  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

  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形成产生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征、道德观念及其心理素质的民族调式特点。

  而这种特点则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独特的演奏乐器加以体现的。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维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二零零五年,在木卡姆研究专家周吉教授以及不少人的努力下,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这一次,叶依澜他们首先要拜访的是莎车县的木卡姆非遗传承人热依木老人。

  热依木老人今年六十八岁,他是当地最好的木卡姆传人,不仅能够完整的讲述木卡姆的故事,还非常乐意教导所有对木卡姆感兴趣的孩子。

  叶依澜跟萧凯过来的时候,热依木老人正好在自家的院子里给一些孩子们授课。

  来听热依木老人讲木卡姆课程的,不只是维吾尔族少年,还有一些汉族,回族……以及哈萨克族的男孩女孩。

  他们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单纯就是对木卡姆感兴趣,想学一个乐器。

  看到叶依澜跟萧凯,热依木老人立刻迎上去。

  他原本是不会汉语的,在木卡姆申遗成功后,让家里的小孙子教他,如今不仅能够流利的说汉语,还可以简单的写一些字了。

  “孩子们,你们先坐一哈……我给他们上完课啊。”热依木老人拍了拍萧凯的手背。

  萧凯点头说好,便带着叶依澜跟杨欣欣他们现在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热依木老人手里拿着粉笔,在背后的黑板上画了一个简易版的曲谱。

  然后慢慢的说:“木卡姆来自阿拉伯语,本意是地点、法律,作为音乐术语,指的是大型套曲,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自古以来,我们这里流传着四种风格不尽相同的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

  其中,十二木卡姆因规模最庞大、结构最完整而最具代表性。十二木卡姆演奏对技巧要求很高,刚开始的时候,能完整演奏十二套曲的只有几个人。

  我是跟着爷爷学习的……现在手里的十二木卡姆的套曲,已经是整理了五十多年……”

  十二木卡姆乐谱复杂,一般看不懂乐谱的民间艺人很难自己学习,热依木老人授课的时候,一直是用最原生态的方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丝路拾音,丝路拾音最新章节,丝路拾音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