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秦 17、第17章 秋雨(2/2)

小说:盘秦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时间:2024-04-29 18:32:17
  

  蒙毅直了直背脊,认真回道:“公子在云阳县每日早起,与李家大郎、张小郎君练剑学琴,随后会出庄走一圈,回来后开始接见外客,听听他们在农事上的经验;其余时间,公子要么在看书,要么和张小郎君他们讨论问题,除了偶尔会一起去学宫听人讲学之外日日如此,臣不曾见公子和谁格外亲近。”

  每日给嬴政记录扶苏起居不止一人,他们相互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所写的内容虽然角度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对得上的。

  经常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嬴政几乎已经可以确定那位“仙人”在现实里并不存在。

  听蒙毅这么回答,嬴政也并不意外,他再次拿起一张纸轻轻摩挲,终于夸道:“不错,这是有利教化的好东西。”他命人去私库中取来一匣子墨锭,对蒙毅说,“这是有人献上的一种新墨,写起来带着松香,和一般的墨不太一样,你回云阳县时带去给扶苏玩。”

  除了这种松香墨,自然还有不少金银宝玉、骏马肥羊之类的赏赐。

  蒙毅领命而去。

  蒙毅出城时赶巧碰上蒙恬。

  蒙恬见蒙毅脸色不太对,一路送蒙毅出城,到无人处才问:“你怎么了?”

  蒙毅摇头说:“没什么。”

  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兄长,蒙毅也没有泄露方才的御前问对。

  他只是觉得生在王室,是幸也是不幸。

  幸运的是生来便衣食无忧,想做什么都可以轻松做到。

  不幸的是,王室之中不管父子还是兄弟,永远都不可能像普通百姓家那样相处。

  他在扶苏那么小的时候祖父他们虽然严厉,平日里却还是会对他们疼爱有加。

  可刚才在宫中,蒙毅敏锐地感觉到了嬴政对扶苏的猜疑。

  兴许嬴政只是担心有人会利用扶苏,可这也显露了嬴政性格中多疑的一面。只要嬴政本性不变,他与扶苏就不可能和一对寻常父子那样相互信任、亲密无间。

  也许出生在王室之中,很多东西都注定要成为奢望。

  蒙毅在心里叹息一声,终究没向蒙恬透露自己的愁绪,只对蒙恬说:“哥哥不必再送,我自去便是。”

  蒙恬见蒙毅这么说,也不再多问,勒马停下,目送蒙毅离开。

  蒙毅带着嬴政的赏赐回到别庄,扶苏看了看嬴政赐下的那些好东西,没有一一清点,只叫人放入库中。

  倒是那一匣子松香墨引起了他的兴趣。

  眼下大伙用的墨都是天然墨,品质不一,数量也不多。

  毕竟会写字的人本来就不多,能用得起绢帛、用得起墨更是少得可怜,需求不算太大。

  若是将来普及纸张,需要墨的人就多了,光靠天然墨可能不太够用,书写起来可能也不那么流畅。

  扶苏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本来想等年底宰了猪再考虑琢磨一下油烟墨制法。

  若是家家户户都养猪,猪油肯定会成为家中常备之物。往后读书人夜里苦读肯定要点灯,油烟墨最简单、最便捷的制法便是将碗倒悬在油灯上方,不管用的是什么灯油,时间久了碗里都会有一层油烟凝成的乌墨。

  自己用的话,制墨过程中的许多复杂工序其实可以省略,只要能用就成了。

  这样一来,哪怕是穷人买不起外面的墨,也能在家里自己制出比较原始的油烟墨。

  没想到父皇看到纸,也马上想到了墨上。

  松烟也是很适合制墨的东西,制出来的松烟墨天然带着淡淡松香,应该很受文人雅士欢迎。

  这两种墨扶苏正巧都见过,油烟墨的制法他知晓,松烟墨的制法他也了解过。不过既然已经有人向嬴政献上这种墨,朝廷肯定已经掌握了它的制作方法,扶苏也就不打算琢磨这事了。

  天下能人无数,本就不需要他事事操心。

  扶苏抱着墨匣,两眼亮亮地朝蒙毅道谢:“辛苦毅叔跑这一趟了。”

  蒙毅见他对嬴政赏赐的一匣子墨锭那么喜欢,心中莫名微酸。

  嬴政赏的东西不少,扶苏却一下子注意到嬴政亲自交待的这个墨匣,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他们父子之间足够了解彼此。

  蒙毅顿了顿,说道:“这是大王亲自给你挑的。”

  扶苏由衷夸道:“父王一向思虑深远,想来是听说有造纸之法就想到以后可能会耗掉许多墨,特地早早命人去寻找制墨之法。”

  哪怕重活一世,扶苏还是觉得他的父皇是个高瞻远瞩的人。若非如此,他父皇怎么可能成为这个群雄并起的战乱时代的终结者?

  听着扶苏话中不自觉带出的景慕,蒙毅忍不住抬手揉揉他脑袋。

  既然已经送了一批纸到咸阳,扶苏也没什么事可忙了。他已与张良约好以三天为期各自画出《八骏图》,当即不多耽搁,和张良一样闭门作画去。

  不知不觉三天过去。

  这日一早,天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盘秦,盘秦最新章节,盘秦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