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往前走,典韦,萧项,包括张辽,随在侧后方稍许。

  其他亲卫散开,担任警戒。

  虞妃乘坐的马车,也跟着慢悠悠的随行。

  “董卓的援兵,昨日被皇甫将军统兵阻击,你可知道?”曹操问。

  张辽答:“上午太后宣布,众臣皆知。我和甄家几人碰上,刚才还在说此事。”

  曹操:“若你有机会领兵,会如何阻击董卓?”

  张辽这人信奉强权就是公理。

  这和他少时的经历有关,他渴望拥有强大的力量。

  曹操跟他说话,从其最感兴趣的用兵,掌控强大武力上切入。

  且不动声色的把张辽拉到了和董卓对立的层面,来考虑问题。

  张辽随着曹操的思路,考虑道:“若我领兵,会针对凉州人善骑纵,又急着赶到洛阳的心态,来选择地点阻击。最好能在他们的疾行中,突然杀出,以锋矢阵双线合击,打其薄弱处。”

  “然后来回撕扯裂阵,溃其全军。”

  这是名将的思维碰撞。

  曹操之前看行军图,隔空做出判断,就如同皇甫嵩在现场指挥一样。

  此刻的张辽,意思大抵相同。

  他说打击凉州军薄弱处,指的是对方拉开兵马赶路,队形会不可避免的往横向扩散,而纵向薄弱,就有了出兵打穿透的机会。

  张辽的用兵,对敌,对我都更残酷。

  但打突袭阻击战,用兵冲击侧翼,出手抢占先机的方式,和曹操,皇甫嵩的见解基本一致。

  曹操又问:“若董卓多路援军来洛阳,而我兵马不多,当如何?”

  “不能正面溃敌,更要打埋伏。凉州兵马,来我中原之地,先失地利。”

  张辽侃侃而谈:“他们远道行军,若是我,就在扶风郡,蛰伏以待。”

  曹操停下脚步,拾起一颗小石子,在地面随手勾画了几笔,传神的表达出张辽所说扶风郡的地理。

  画完把石子递给张辽。

  张辽也跟着蹲下,用石子画出自己的意图:

  “董卓在凉州再有影响力,愿意随他千里迢迢,出兵杀到洛阳的人马,现阶段也不会太多。”

  “最多分成三路,我判断,其中两路会走扶风郡,另一路可能更隐晦。”

  曹操道:“你是想说,董卓的最后一路兵马,会从凉州北进。而后从北线入并州,转而南下,直奔洛阳?”

  张辽目光一亮:“上军是知兵之人,判断精准。辽之拙见,与上军相同。”

  凉州就是河西走廊那片,也就是武威郡。

  汉武帝时才打下来,设郡。

  从其所在位置往北,要经过羌、氐等族的区域。

  在别人看来,穿过游牧部族领地行军,困难重重。

  但董卓的人可以。

  他和一些羌、氐部族首领交好,借道而行,隐秘且能长驱直入,非常难防。

  曹操和皇甫嵩书信往来,便指出董卓若有三路援兵,当有两路沿河西走廊,往东南方向的洛阳来。

  还有一路,有可能从北线,穿羌氐部族区。

  最终进入并州,转而南下。

  当然,董卓的兵马能保持隐晦,长途奔袭,和各地的乱象有关。

  王朝末年,地方州郡已出现隐然割据的迹象,叛乱不断,一年当中有时会出现多起叛军。

  中央的权力,衰弱到极致。

  很多边疆大吏,都有观望的心思。

  各地防线,本身就烂成筛子了。

  不然董卓的援军再厉害,也别想隐匿靠近洛阳。

  曹操和张辽的交谈,充分展现出两人在军事上的天赋,认知,聊得十分投契。

  两人在地上写写画画,整个侍卫队伍,车驾都随之停下等候。

  张辽尽舒所长,曹操偶尔从旁点拨,却能直击要害。

  张辽越谈,心里越是如潮汐般起伏悸动。

  这位西园军上军校尉,比他预料的要厉害的多得多。

  张辽在军事,用兵上的天赋,鲜少服人,包括丁原,吕布。

  但他和曹操交谈,却是被其博学善辩,随口引用诸多兵家战法,旁征博引的见解所吸引。

  两人在地面,你来我往的用石子描画,阐述观点。

  这在兵家被称作庙算,以推演来研判敌我形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最新章节,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