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第635章:上阵父子兵(2/4)

小说:大隋第三世 作者:碧海思云 更新时间:2022-03-11 20:00:15
  

  ‘天’指的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等气候规则。兵马作战,大多是选择在春秋两季作战,追求的就是这天时。‘地’指的是行程远近、地势是险峻还是平坦,比如说辽东,它是苦寒之地,兵马中原攻伐辽东,路程千余里,当军队抵达之际,已是人困马乏,这对于作战就非常不利。又如巴蜀,有险关无数,易守难攻,进攻一方便非常困难。在出兵之前必须得考虑地利因素,若地势不利己方,要想战胜敌人,就非常困难了。

  ‘将’说的是统兵将领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这五种品质。如圣武帝信义、仁爱军士、严肃军纪,罗大将军、秦大将军等人勇冠天下,又有诸多智者出谋划策,所以大隋君臣具备这五种品质,哪怕李唐倾国之兵,也不能动大隋分毫。”

  听他说到这儿,房玄龄、杜如晦不禁以古怪的目光看向了杨侗,他们见过杨侗练兵,在训练骁果军、玄甲军、修罗卫、罗刹卫的时候,不分男女,全都是往死里整,尤其是房玄龄更是目睹自己的宝贝女儿被杨侗罚跑了二十里,这叫仁爱军士?

  “最后这法,指的是军队编制,比如瓦岗时期的魏国兵马,就是由各位大将校掌控的私人部曲,平时没有统一训练,各支兵马战力,取决于他们的主将。因此瓦岗时期的魏军战力良莠不齐,也是利益于李密,才能指挥这支良莠不齐的大军。”

  “诸位,在开战之前,便要考虑哪一方君主英明有道、哪一方将领有才能、哪一方占据的天时地利更多、哪一方兵马强大和赏罚更好。若某一方在这几个方面全都占据了优势,那么征战的话,定会无往而不利!而敌人是否强大,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两相对比,就能知道战争的结果了。”

  陆爽说完,对众人拱手一礼,风度翩翩的说道:“在下学习兵书不久,些许浅见,还请诸君指正!”

  顾城大笑道:“想不到陆兄研读孙子兵法不久,便有如此见解,想必用不了几年时间,天下之间,便会多出一个堪比秦大将军的良将。”

  来自江南的这些花枝招展的学子,纷纷出言夸赞。江南学子大多生活在承平之中,不像战争不断的北方人,所以他们素来注重文道,对兵法了解甚少,陆爽说的又是《孙子兵法·始计篇》的精髓,乃是用兵大道,这些没听过、没研究过的人,自然觉得非常好。

  不过衣着朴素的洛阳学宫学子,却没有出声夸赞,他们虽然脸带礼貌性的笑容,但要么低头数蚂蚁、要么仰首望天,都懒得多看陆爽一眼。

  大隋子民的心目中,杨侗是当之无愧的大隋第一军神战神,排在他后面的名帅,不是燃烧自己成全他人的李靖,而是先后屠掉颉利四十万大军的秦琼。拿这么一个娘娘腔去和大隋第二战神、天下第一武将比,他们不仅觉得倒胃口,还想揍人,这简直就是玷污了他们心目中的神圣了嘛。

  “哪里哪里!顾兄过奖了,小弟愧不敢当。”陆爽连连谦虚,但脸上笑容不曾散去,显然被人夸得有些得意忘形。

  杨侗等人听得很是没意思,若非水槽都挖好了,真想换个地方,远离这些纸上谈兵之人,然而不懂兵法的智永却起了照顾南方人之心,笑问道:“圣上乃是大隋第一帅,不知此子说得如何?”

  杨侗不答,而是轻轻抚摸着杨峥的头,问道:“儿子,你觉得这名学子得说得如何?”

  杨峥放了一会儿纸鸢,就跑来找父皇,从头到尾都听到了,现在一听父皇问话,便毫不犹豫的答道:“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这时候,正处于一种尴尬的死寂之中,杨峥清脆的童音极具洞穿力,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这伙士子纷纷看往了这边,好在智永背对着,他们只看到一个光头,倒也没有蜂涌上前膜拜,一个二个都将目光盯在杨侗父子身上。

  陆爽奉家族之命,以讨教为名前来洛阳,目的正是为了扬名,他能代表家族‘北伐’,说明他的文化素养在家庭之中处于出类拔萃的地步,而且他代表的是江东陆家的颜面,可见其品质涵养也不错,否则丢的就是陆家的脸了;他虽然自视甚高,但也不至于生一个孩子的气,只以为受父亲蛊惑,才说了这种话。更何况对方到来之时,有几百名随从跟随,有这种身份的人,绝不是他惹得起的,所以态度放得很端正。向杨侗行了一礼道:“公子以为在下说的如何?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斧正。”

  杨侗明白他的意思,呵呵一笑,拱手说道:“这话是我儿子自己说的,可不是我教他,你找错人了。”

  听了这话,陆爽挂在脸上的笑容顿时停滞了下来,众多学子纷纷将目光从杨侗身上移到了杨峥身上。

  纸上谈兵的意思谁都知道,而这个小孩子却用‘纸上谈兵’来形容先陆爽,岂不是将他比作只会纸上谈兵,却没有真才实学的赵括吗?

  如果说这话的是杨侗,恐怕就会有人站出来和他理论一番了,然而‘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这种话,却从一个半大毛孩子嘴里说出来,自然不好为难,都坐在那里沉默不语。那些洛阳学宫学子却感觉倍儿爽,有一种恶气得出的感觉。

  “峥儿你要记住,以武力和刀子对付敌人,那就本事;要是对自己人也动用武力的话,那只能证明你很无能,结果是亲者痛、仇者快。”杨侗借机教育儿子。

  “父亲,孩子大概明白了。”杨峥虽然年幼,但自小就被家中那伙太祖母、祖母、母亲教育做人做事的道理,他的见识可不低,并说出一番让人惊讶的话:“在和别人辩论的时候,先要以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做到有理有据,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若是说不出让人信服的理由,那孩儿就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之辈。”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大为惊喜,他们时常听说太子聪慧,可也只是听说而已,如今亲耳听到他说出这种连很多大人都不愿意承认的话,着实令他们振奋。

  大隋后继有人啊。

  “知道怎么做了吗?”

  “知道了。”杨峥走向陆爽,小大人一般的行了一礼,问道:“敢问陆使君之志?”

  众人心知他要证明自己‘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之说是对的,所以准备和陆爽辩论,这下,更加好奇了,一个个都跑过来观看。

  陆爽回答道:“作为一个汉人,自然希望天下早日统一,恢复民生;他日能够带兵出征域外,建功立业。”

  杨峥说道:“先前我听到有人将先生和秦伯父相比,不知先生觉得自己与秦伯父相比如何?”

  听他口称秦琼为伯父,陆爽心头一凛,正色道:“秦大将军乃是天下名将,当今天下,也只有圣武帝稳胜,我陆爽自然是远远不及的,但我年轻尚轻,若干年后未尝不能与之相比!”

  杨峥继续发问:“先生想达到秦伯父高度,该怎么做?”

  陆爽不假思索的说道:“自然是苦读兵法,体会兵家用兵大道。”

  “仅此而已吗?”杨峥续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隋第三世,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大隋第三世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