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4.棋局(七)(2/2)

小说: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更新时间:2024-01-16 00:58:23
  

  罗兰在纸片上写下一个单词,举了起来。

  “‘海军军备限制会议’,这才是整个计划最后一块拼图。”

  #############

  “限制军备会议和扩充军备之间并不矛盾,重点取决于如何看待这两者。”

  在给冯.牛赖特男爵的回复签下名字,李林不急不慢的说到:

  “如果我们强行推动‘Z计划’,诸国当然不会接受这种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军备竞赛,反正最后的结果都是灭亡,还不如趁着双方差距比较小的时候就动手,这样起码可以给帝国带去最大限度的伤害。可如果告诉他们‘我们一起来限制军备竞赛吧,大家定下一个标准,避免事情失控’。他们就会觉得可以接受了。”

  说到遏制海军军备竞赛,大多数人会想到华盛顿会议、伦敦海军会议、海军假日——不管起因和结果怎么样,起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没再出现一战前夜那种剑拔弩张的危险气氛。但李林想要的不光是一份短暂和平的保证书,他要在这份保证书的掩护下按部就班的扩充军备,在看似妥协退让的掩护下推动庞大的造舰计划。没错,李林想要的与其说是一份《华盛顿五国海军公约》、《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即伦敦海军条约)》,不说是《英德海军协定》。

  另一个世界的历史学家对1935年达成的《英德海军协定》大多持负面评价,认为这是一次经典的绥靖主义式放虎归山,是绥靖主义旗手张伯伦先生又一次不可饶恕的蠢行。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么解释确实没错。可如果从英国人自己的视角去看这一纸协定,事情又有些不一样。

  1935年英国还未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努力维系海上霸权的同时面对美国和日本两个新崛起的海上强权已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又要防范法国海军(法国海军同样也在防范皇家海军,毕竟是几百年的世仇),又要和正在重新崛起的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这对英国确实困难了点。这时候**德国主动表示愿意将舰艇吨位限制在皇家海军的百分之三十五的水平,这对英国人来说不啻于天降喜讯。当时大英帝国为了维系全球殖民体系,需要的是大量的巡洋舰,甚至不惜在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中主动提出降低新造战列舰的性能,目的就是为了建造更多更经济的小型条约战列舰(除了英国人自己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没人去造14寸主炮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一大堆薄皮条约巡洋舰)。如果德国执意要打造一支以潜艇和袭击舰为骨干的速成破交舰队用于战争,皇家海军将不得不放弃主力舰更新换代计划,集中精力打造一支以护航和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海军,并且持续投入资源——后来的历史正是如此。可既然德国人愿意主动降低舰队规模,那么德国人固然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得以打造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可这也意味着德国人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时间和大量的资源来打造新公海舰队(德国人的造舰计划一直排到1948年才能全部完成),届时德国舰队固然强大,可皇家海军也同样完成了主力舰的更新换代(德国人有H级,英国人有狮级,而且没了条约限制,皇家海军可能会复活装备9门18英寸主炮的N3战列舰改进型),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能做到全方位碾压德国人。

  不过更可能发生的情形是德国人永远也完不成他们的造舰计划,《凡尔赛和约》造成的二十年空白不光是技术和设计的滞后,缺少资金、稀有金属、石油、船台、造船工人、战舰相关生产设备、长期的和平、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循环……德国人什么都缺,一个爆发式的海军扩军计划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注定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空中楼阁。

  英国人为了保持海军优势可谓机关算尽,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小胡子会这么没耐性,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英国人的一切算计都随着德国人的疯狂冒险打了水漂。

  话题重新回到李林这边,他想要一份《英德海军协定》,不仅是给他的帝国,更是给诸国列强。

  既然大家不喜欢太过激烈的军备竞赛,那么一份对所有人都有效,给军备竞赛画下明确底线的海军军备控制协定又如何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最新章节,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