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第125章 应该如此(2/3)

小说:新纪元1912 作者:无语的命运 更新时间:2022-06-01 20:39:13
  

  对于李子诚,数以千百万的国民,总是怀揣着这样,那样的期待,他们清楚的知道,只要“袁李合作”仍在,那国家,就有富强的一天,至少,这太平日子就不会被打乱。

  当他们中的许多人放下心的时候,作为国务总理的李子诚依然呆在连云港,视察着自己的工厂,了解着过去一年公司的各项发展,尤其是技术上的发展,当然,在很多时候,他会有所侧重。

  比如。就像现在,在德华大学第一界毕业生即将毕业的时候,不待学校邀请,作为学校的创办者,同样也是大学董事会主席的他,就主动的来到学校,来到这所他寄予了太多希望的学校。

  不过,对于外界的期待,作为当事者的李子诚自然有所了解,事实上。这正是他所期待之事,甚至于,对于一些“下属”们的推波助澜,也是持以纵容,毕竟,出于对历史的了解,李子诚清楚的知道,即便是到了21世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浓浓的“圣君”情结,更何况是现在,“负天下之盛名”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还有利于计划的实施。

  不过,相比于“负天下盛名”,只有李子诚自己才知道。真正能够引领国家强大的并不是他,而是一代、两代中国人,尤其是德华大学中的那些青年学生,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四年前,我创办了这所学校。他们问我为什么要创办这所大学,我的回答非常简单,我的公司需要,仅仅只是我的公司需要吗?”

  站在德华大学的大礼堂,面对着数千名即将毕业的的德华大学的师生,虽说演讲已经开始了几分钟。但李子诚依还是显得有些紧张,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也许,在这台下,就坐着未来的大师,如果自己的演讲稍有差池的话,那么,也许会误导他们一生。

  “不当然不是相比于公司。中国更需要这所大学,更需要从这所大学中走出的工程师们、专家们、学者们,去改变这个国家,对于个人而言,固然,公司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专学、学者,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我更希望有朝一天,德华大学会成为一个华丽的梦想。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所希冀德华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师,并能成为一针催化剂,用以重塑这个幕色沉沉、喑哑沉沦的国家……”

  在雷鸣般的掌声响起的时候,在这一群穿着学士服的青年人中,宋家诚有些激动的看着台上的总理,就在半个小时前,他的教授通知他,待演讲结束之后,总理会抽时间见他,这意味着他的梦想,也许很快就能变成现实了。

  “梦想”

  话声稍顿,看着台下的众人,李子诚笑了笑。

  “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未来的中国,同样也应该是一个可供任何人实现个人梦想的国家,这正是我所致力的,也是我所努力的,之前,教授联席会议的几位教授询问过,是否能在你们的毕业之际,给你们一些人生的启示,其实……”

  笑了笑,李子诚看着这些年岁与他相当的年青人,自己可以给他们启示吗?

  “我们年岁相当,在这里,作为一个同龄人,或许,我唯一能够给予你们的建议是,做一个有所担当的人,对个人、对家庭、直至社会、国家,只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强大,亦只有我们这一代人,点燃人生的火焰,这个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责重生

  好了,同学们,希望你们记住这一天,从这一天开始,你们将会推动着这个国家走向重生,走向辉煌,我期待着与你们同行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祖国为了祖国而奋斗”

  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伴着毕业生们的呐喊声响了起来,青年人总是容易被煽动的,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们,亦是容易动情的,毫无疑问的,李子诚又一次挑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尽管言语并不多,但对于他们而言,却已经足够了,已经足以让他们铭记终生。

  “哒、哒……”

  这会,“负天下之盛名”的李子诚倒是没有像外人所以为的那样——忙于国事,而是不停的按着手中的“自动铅笔”。

  对于自动铅笔,李子诚倒不陌生,要知道,无论是上小学的时候,还是高中,亦或是大学,甚至参加工作之后,自动铅笔都一直伴随着他,而现在看着那细细的铅芯随着手指不断按动,越吐越长时,李子诚的脸上却全是惊讶之色。

  这是——中国人发明的自动铅笔

  如果说什么是惊喜的话。恐怕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惊喜的了,如果不是今天来德华大学的话,恐怕自己还真的会错过这个发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新纪元1912,新纪元1912最新章节,新纪元1912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