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铭淇多看了他一眼,李言便介绍道:“这是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夏鹏,走遍了帝京府周围的大小寺庙道观,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

  少年点了点头,顺势拿起了纸和笔,示意他们都围过来。

  “大相国寺一共有5733人,那么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人口的基数。这边的150000两黄金是他们的开销,但又不是全部,按照通常估算,他们的年收入是15万的两倍,达到30万两黄金,没有问题吧,夏郎中?”柳铭淇边写边问道。

  “这个数字还算比较保守的。”夏鹏回答道。

  “你们能看懂我写的小写数字吗?”少年又问。

  “能!我们学过。”旁边另一位中年官员颌首道,“殿下您这种小写数字非常方便,我们都喜欢用,特别是记账的时候。”

  柳铭淇笑着点点头,继续边说边提笔写:“大相国寺占地三百亩,地处帝京府最繁华的区域。同等面积一亩地的宅院能卖多少银子?”

  夏鹏道:“5万两是肯定能卖到的。”

  “那便是1500万两银子资产。”柳铭淇道:“还有铺面呢?”

  “每个至少是十万两,不过考虑到因为是在大相国寺旁边,才能有这样的价格,所以可以减少一些,算五万两一间吧。”

  “铺面算500万两,资产总共2000万两。”柳铭淇写下了数目,“灾民抵达日子到大年三十,一共算140天,每天麸糠和大米折算为10000升大米,总共140万升大米,价值5.6万两白银。这个我没有估算得离谱吧?”

  “合情合理。”夏鹏回答道。

  “这么说起来,大相国寺还真有钱啊!”柳铭淇摇头笑了笑,“不过我们不用大米价格来做比较,现在你们看。”

  少年写下了几行对比式。

  “资产:大米=150两:14升”

  “收入:大米=30两:14升”

  “人数:大米=7人:1400升”

  他解释了一番这个数学式的意义,然后道:“最直观的就是用资产和捐赠大米的比例来衡量。考虑到一些寺庙修建在山上,山上的土地都不值钱,所以你们就可以用他们的收入来衡量。如若是收入也不能衡量,那便用他们的人数来衡量。”

  “我明白了!”李言拍了拍手:“就用这个比……比例来套,别的寺庙和道观,都要符合这个标准。如果达不到,那么我们就要强自还俗他们的人。”

  夏鹏却马上提出了疑问:“只要符合这个比例,就是最正确的吗?为什么要用大相国寺来做例子呢?”

  柳铭淇颌首道:“夏郎中说得好!大相国寺只是一个采集的例子。你们可以多采集几家例子来做对比,取一个中间数,这样就会减少误差,让大家觉得很公正。”

  “这样挺好!”一个年龄比李言小不了多少的官员说道:“多对比几家,自然就能得出一个公正的数目。我们拿着这些例子和数目去做事,哪怕他们有异议,或者皇上和丞相们问起来,我们也能有所交代。”

  李言此时望向了夏鹏。

  夏鹏这一次没有什么疑问了,他对着柳铭淇一拜:“早就听说裕王世子殿下聪明绝顶,对于算数一道尤为精通,今日见识了,果然是不凡!”

  “客气客气。”柳铭淇笑着说,“夏郎中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有空可以多来切磋切磋。”

  “好!”

  夏鹏爽快的答应了。

  不过柳铭淇却也晓得,接下来一段时间,将是夏鹏人生中最为辛苦的阶段,说不定连上厕所都没时间,又哪里来时间找柳铭淇谈天说地,讨论算数?

  ……

  趁着下午又去宫里教导寿王的时候,柳铭淇悄悄问了问赵寿,这群家伙的分赃情况。

  结果是按照内务府得三成、户部得三成、兵部得两成、礼部得一成、帝京府得一成的比例来分配。

  苗黑子果然是硬插了一脚进来!

  而且帝京府居然每年都能分,你不得不感叹帝京府在帝国之中的地位有多么高!

  不过也是毫无例外的,皇帝和户部得到的最多。

  他们今年大出血了一番,搞得自己都快要见底了,不补充补充、回回血,那肯定是撑不住的。

  只不过,兵部怎么就得到了两成,这里面的门道柳铭淇想不明白。

  最后礼部虽然只能得到一成,可对于穷惯了的礼部来说,一年百八十万的,难道就不是钱了?

  百八十万的银子,难道不香啊?

  柳铭淇设身处地的想了想

  嗯

  还真是香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最新章节,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