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程?(1/3)

小说: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作者:俊秀才 更新时间:2024-05-23 01:09:52
  x,最快更新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因为要抓紧生产木柄手雷的缘故,两百个少年学徒,是不会离开杭州府的。

  小胖子和柳铭宥必须要走,这也是之前张勤强调过的事情。

  反正那两百个少年学徒已经会全部的流程,那么多两个人少两个人都没有关系,反正还有池三儿协调主管呢。

  而这两百个少年学徒,早已经成为了德王府的人,父母家人又都在裕王府,当真是半点背叛的心思都没有。

  即便是让他们在这相对危险的环境之中,去每天不停的制造木柄手雷,为杭州等地的城防出力,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埋怨。

  这些少年学徒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深知道战乱如果来了,比逃荒更加惨烈十倍。

  为了这些男女老少们不再受自己受过的苦,为了杀那些豿日的来抢劫杀戮的东瀛强盗,这些年轻单纯的少年,爆发出来了能量。

  最近十几天的时间,他们天天都制造出三千来枚的木柄手雷,结结实实的丰富了库存。

  当然这也是江南的后勤给力,各种原材料都不缺,各种黑火药原材料、中空木柄、铁皮外壳、引线麻绳材料等等,都是应有尽有,从来没有一天短缺的。

  刘仁怀问了他们需要什么原料后,更是直接命令调集了更多的来,堆放在宅院旁边。

  按照这个速度,用上一年都没问题。

  原本只是拿来作为后备,现在倭人都打了上陆地了,那么就是必需品了。

  按照倭人的进攻路线,刘仁怀调集了一万枚木柄手雷,第一时间运送往庆元、泰顺和苍南。

  这三个地方都是挡在了倭人的必经之路上面,逃都逃不掉,只能拼死抵抗。

  不过民众们倒是早就做了撤离。

  苏凤让衙役、乡老们宣传了倭人过境、寸草不生的惨状,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全部跟着往杭州退。

  有了大运河的缘故,一轮的运输不用他们长途迁移,坐船就离开了。

  最近京杭大运河别的什么都没做,所有的货船和客船全都拿来运输民众和他们的财产。

  实在是带不走的,比如说牲畜什么的,全都赶到了城里,由苏凤亲自保证等到战争结束就全部赔付给他们。

  对于苏凤的人品,大家都是很相信,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还是有一部分的民众,大约三分之一吧,实在是故土难离,没办法之下,苏凤只能让地方官员叮嘱他们,要不就是进入城里躲避,要不就是进入山里躲避。

  古代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这里都是鱼米之乡,实际上对,也不对。

  真正称得上鱼米之乡的,是太湖、洪泽湖和巢湖这一个三角洲区域位置。

  其余的地方,比如说浙江的最南端,上述的这些城镇,山区很多,耕地面积很少。

  就跟他们临近的福建差不多。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去海上讨生活了,也不会有那么发达的海贸了。

  死在陆地上是可以埋在家乡,魂魄也能回归家乡。

  死在海洋上,躯体找不到,魂魄也找不到,这在古人来说非常的犯忌讳,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海上讨生活。

  就算是在现代,为什么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去美国、去澳洲、去英国……等等地方,走的时候都要带一捧黄土?

  原因就在他们希望死的时候,有这些黄土来指引,从而能魂归家乡的那颗老树下面,不会成为孤魂野鬼。

  话题转回来。

  倭人的目标是烧杀抢掠,有油水的城池当然要去攻打,但山里却不会去了。

  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去了得不到好处,反而还容易出意外。

  经过之前他们连续屠城的状况,实际上入城逃避的大部分还是附近的平民,有钱人绝大部分都已经坐船离开了。

  柳铭淇他们收拾行李,等候同伴们的时候,便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涌现了杭州,以及往更内陆的地方而去。

  气氛一度非常紧张。

  连杭州的安保都已经提到了最高。

  外面的舟山水师马不停蹄的到处巡逻,也提高了警惕,坚决不出击,避免重蹈泉州水师的覆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最新章节,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