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一百九十六章埋下祸端(2/2)

小说:三国之铁骑南下 作者:妙时尊者 更新时间:2024-03-03 09:06:17
  

  无论逢纪听与不听,袁绍都不在意。因为对袁绍来说,很多事情,有个态度,便已经很不错了。

  当撤军的命令传到了鞠义处,鞠义却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再战一会儿,我们的军队就要形成对奋武军的合围之势了,现在撤军,岂不是前功尽弃?”

  鞠义的话,很快的便传回了袁绍的耳中,袁绍一拍战车的围杆,杀气腾腾的对着传令兵说道:“鸣金收兵!不收兵者,杀无赦!”

  鞠义听到袁绍的强行鸣金之声,心中失望之极。

  而袁绍看着前方的鞠义的眼神中,带着满满的怒火。

  ......

  袁绍军的人马众多,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故而,袁绍在后军中足足留下了十员大将以及六万余名士兵负责护送大军的辎重粮食。

  这次出事的护送粮草事件,便是由主将苏由,副将眭元进和吕威璜,率领的二万人所造成的。

  原来在年初之时,奋武军的赵孚和耿武便带领一万大军,经兖州来到了冀州。

  虽然赵孚和耿武对袁绍的仇恨很深,但经过时间的推移和在闵纯的不断劝说下,两人心中的仇恨逐渐淡了下去,在也没有那种‘见面就是干’的冲动了。

  两人也逐渐的懂了一个道理:报仇还是要用脑子的。

  若因为报仇而损失了大量的奋武军士兵,这不就是本末倒置了?

  毕竟,活着的人永远比死人重要。

  观念大变的赵孚与耿武,一边派人前去邺城打探消息,一边带领军队,小心翼翼的在冀州境内穿行。

  当袁绍的二十五万大军出了邺城直奔常山郡之时,赵孚与耿武感觉机会来了。

  然而探马带回来的情报,让他俩的激情瞬间冷去了。

  原来,邺城兵力空虚之时,曾经被张燕带领黑山军占领过,自此以后,袁绍就加强了邺城的防御。

  虽然此刻袁绍带走了二十五万大军,但在邺城之内,依然还有袁尚带领的三万精锐军队镇守。

  一万对三万,数量上有巨大的差异;

  邺城内的袁绍军皆是精锐,而赵孚与耿武只是率领了一万普通的士兵,质量上有巨大的差异。

  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双方都有巨大的差距。

  赵孚与耿武便在心中打起了‘退堂鼓’。

  这样子回去,丢失面子是小事,能不能全身而退却是大事。

  于是乎,对冀州地理位置很熟悉的耿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能不能乘袁绍兵临常山郡之际,率领这一万人马北上,截断袁绍的粮道?

  同时既能平安的到达常山郡,又能建立功勋。

  此番前来,赵孚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听到耿武的建议之后,略微一思考便同意了。

  于是乎,两人带领一万奋武军,来到了冀州钜鹿郡南和县南三十里处,一个叫做惊龙岗的地方。

  惊龙岗虽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但若从邺城往常山郡的前线运送军粮的时候,选最快的路,必然会经过这个地方。

  无巧不成书。

  因为在邺城内筹备粮草耽误了几日,当袁尚将粮草交到主将苏由等人的手中之时,距离交粮日已经差不了几天了。

  虽然袁绍走时,曾经对三人再三嘱咐,让三人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但苏由的心里依然发急,毕竟是跟随袁绍多年的大将,很懂袁绍的脾气。

  若袁绍打了胜仗,自己晚几日到达则无伤大雅;若袁绍前方失利,自己必然是袁绍的‘替罪羔羊’。

  故而苏由建议经惊龙岗走最快的路径。

  但眭元进觉得走最快的这条路,路径不熟,不安全。

  虽然在途中会派出大量的探马,但情况未明,不建议走。

  苏由便对着眭元进说道:“都是在主公的统治地区之内,也许会有数百人的小山贼团伙。但我们有两万人,不去打山贼的主意,山贼都该谢天谢地了。”

  眭元进虽然感觉苏由的话好像很对的样子,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于是乎袁绍的运粮队便经过惊龙岗,用最快的速度,将粮食送到前线。

  耿武知道,运粮队必然会派出大量的探马。

  便令士兵们在惊龙岗的道路上,挖了许多鸿沟,并铺上一层木板,然后再用土掩盖。

  同时赵孚率领着大军,隐藏在二里的探查范围之外。

  人走在木板上面,丝毫没有问题;但沉重的粮车从上面经过,必然会掉到鸿沟里。

  当粮车掉进入鸿沟之时,负责观察的人则会将这个消息快速的汇报给赵孚,赵孚便率人从二里之外的埋伏之地杀来。

  到了惊龙岗时,赵孚军没有与袁绍军的士兵过多的纠缠,直接将手中的火把扔了出去。

  因为在鸿沟内,早已准备好了干草等易燃物,遇火即燃。

  况且此战,只要烧毁了袁绍的粮草,则就是最大的胜利。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铁骑南下,三国之铁骑南下最新章节,三国之铁骑南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