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二百八十四章查漏补缺(1/2)

小说:三国之铁骑南下 作者:妙时尊者 更新时间:2024-03-03 09:06:17
  x,最快更新三国之铁骑南下最新章节!

  大火过后,曹操的大本营已经破败的不像样子了。

  黄忠等人并没有搜索到夏侯渊的踪迹,故而只能带着不甘心,随着赵云以及三万青龙军回归屯留县。

  回归之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赵云派出了大量的探马在前方探路。

  万一打探到曹操军的踪迹,立即撤退。

  虽然青龙军很厉害,但也扛不住曹操军此时的怒火啊。

  当曹操带领大军小心谨慎的离开之后,韩成才松了一口气。

  这场戏,不好演啊!

  虽然在后世的书上,曾经看到过诸葛亮唱的‘空城计’的这一段。

  但轮到自身,还是十分紧张的。

  城下可是六万大军在看着啊,万一被谁看出了马脚,城里的这点兵马还真不够抵挡的。

  与此同时,韩成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诸葛亮当时的处境。

  但凡是有一点点办法,也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啊。

  这不是智力超群,这就是在玩命啊!

  ......

  谋士,一方势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的作用,高于武将。

  若把一方主公的手下势力比作成一个人的话,谋士是‘大脑’;武将是‘四肢’;士兵是‘骨头’;老百姓是‘肉’和‘血’。

  笔下龙蛇走,胸中成锦绣。

  两方势力的谋士的交锋,就是两方势力面对的最最危险的事情。

  勇猛无敌的武将,也许能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经过一番身先士卒、浴血奋战之后,也许会带领士兵,获得一场大战的胜利。

  而谋士却不一样,他们不需要冲锋陷阵,但是他们一个计策的成功,就能造成数以千万计的伤亡。

  这一次大战,赵云等人烧了曹操的粮草,曹操不得不退兵。

  对奋武军来说,这是一场胜战。

  但这其中环环相扣的‘连环计’,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韩成,李儒,司马懿三人的共同谋划。

  当然,李儒的付出占得比重大了一些。

  李儒为司马懿查漏补缺,韩成为李儒查漏补缺。

  李儒是关键。

  此次大战的经过,也被后世的兵书列为经典的“连环计”的典范案例。

  此战的目的是为了让曹操退兵,但司马懿和李儒的意见不同。

  当时,司马懿提出的是通过‘诱敌深入’之计和‘内外夹击’之计,让曹操军大败,然后退兵。

  找一身形和韩成十分相似之人,伪装成韩成,假装接受汉献帝的命令,带领一支人马,直奔太原县而去。

  曹操等人收到韩成北去的消息之后,必然会以为在太原县的娄圭成事了。

  而屯留县内,就会是曹操等人预想的‘群将无首’的样子。

  诸将间谁也不听谁的调令,故而无法形成稳定的防御线。

  曹操军则可借此机会,拿下屯留县!

  这是‘诱敌深入’之计。

  待曹操军攻城,奋武军猛烈抵挡一番之后,便做一副不敌的样子,让一部分军队退出城去,但是在城内,留下了大量伏兵。

  待曹操军入城之后,城内的军队发动,城外的军队调过头来,内外夹击,将曹操军歼灭在这屯留县城内。

  这是‘内外夹击’之计。

  司马懿的这两个计策,可谓说是不错的连环计,对待一般的诸侯,大多数的时候都会成功的。

  但对待拥有顶级谋士郭嘉和贾诩的曹操,就显得有点稚嫩了。

  让三个智绝超群的‘家伙’中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于是乎,善于洞察人心的李儒便将司马懿的计划作了一番修改,然后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变成了‘诱敌深入’、‘拖延敌军’、‘偷袭大营’三计。

  对‘诱敌深入’之计是补充了两点。

  一,韩成不能立即出发,哪怕是伪装的人,也不能立即出发。

  因为韩成不仅是当朝大将军,而且还是奋武军的主将。

  汉献帝在韩成的心中,没有奋武军重要。

  若韩成因为大义,不得不回太原县。

  定然不会立即出发,最少要等一天以上。

  而且为了安全起见,趁夜离去才是最保险的计划。

  二,将‘诱敌深入’之计强化一下,但需要黄忠以及‘天龙卫队’的配合了。

  需要他们凭着高超的箭术,只放回一个重伤的探马;并将屯留县周围的所有的曹操军的探马,全部扫清。

  放回一个探马的目的,是为了激起曹操的战意。

  为什么会激起曹操的战意呢?

  原因正是郭嘉。

  郭嘉此时仅仅只有二十多岁。

  这个时候的男人,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年轻气盛的人,就会有一个特点—不服输。

  即使情况十分恶化,但还是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搏一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铁骑南下,三国之铁骑南下最新章节,三国之铁骑南下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