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457、治天灾,更治人祸(求全订)(2/2)

小说: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作者:黑心师尊 更新时间:2024-02-19 22:52:34
  

  多重方法,数管齐下。纵使关中今年有大旱,饿死的人,绝对比往年少上不知多少。

  ……

  深夜。

  堆积如山的奏折,李世民一直看到深夜。

  “迂腐,迂腐!”

  “什么‘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凶,亦然。’。魏惠王不过魏国一隅之地,尚不能得豫州全境,用此小国寡民当可。但大唐泱泱大国,关中大旱,怎可移民到别地就食。”

  “此是滋乱之道。”

  他愤怒的将一封奏折扔到了地上,怒骂道。

  死读书,这就是死读书。

  看似言辞有理,可对国家来说,这种行径,导致的祸乱比天灾更可怕。百姓脱离了管辖,就相当于脱缰野马,一旦有人煽动,那就是大规模的叛乱。

  退一万步说,即使百姓安顺若羊,但百姓不到最后一步,是不会离开故土家乡的。一离开,相当于祖辈积累的财产,就化为乌有。

  这和权贵就食别处,并不同。

  “广纳别议,这不是陛下常说的话吗?这条方法是不行,但陛下何必与此置气,若是朝堂上的奏折都不是这等书生意气,而是千篇一律,那么就论到陛下你担忧了……”

  “现在有此折,正是说明了,陛下你治国有方。”

  一个贵妇人走入殿内,捡起了奏折,放到了案牍上已批阅的那一堆奏折中,然后走到李世民身后,为李世民揉着肩膀,柔声说道。

  本来李世民还在生气,但听到这一点,郁气顿消,畅快了不少,“观音婢你说的不错,要是朝堂的奏折都是一样,就轮到朕担心了。”

  观音婢,是长孙皇后的小名。

  他接着不眠不倦的继续批阅者奏折。

  “咦?这封奏折?”

  李世民在一封奏折上凝了神,一句一言反复揣摩这奏折上的意思。

  甚至偶尔看到兴尽处,会一拍大腿,叫声好字。

  长孙皇后作为皇后,深知后宫干政的祸患,但此次亦被李世民的神态吸引住了,她绕了过来,定睛一看,轻声念道:“凡治灾之法,不外乎避天灾、治**。天灾之事,臣不敢妄言。夫**者,莫乎……,理农稼之禾苗,虽需仰仗天利,但亦可人为,收集早间蒸腾之雨露,复而灌之……”

  “一石之粮,善征之大将,可做百夫一月之食。庸者,只可供给一半之数。减灾救民,口粮之用,不可使民尽食,救民之时,义仓之粮亦然……”

  一条条治理旱灾的策略,皆在奏疏中条列了出来。

  条理清晰,不为空言。

  数千言的奏疏,李世民一条条看了下去,直到看到末尾,意犹未尽。

  “门下省左拾遗白贵奏本。”

  他反复念道。

  “此子不简单啊。这一封奏疏,朝廷众臣,当列第一。”

  片刻后,他又看了一遍,对长孙皇后言道。

  “妾身看此奏疏,亦是大喜。”

  说罢,长孙皇后从丹陛上走了下来,落步到殿中,敛着宫裳,对李世民欠身一礼,笑道:“臣妾恭喜陛下,又得一名宰辅大才。”

  “皇后,说的不错。”

  “此子……是一个宰辅之才。”

  李世民捋须大笑。

  这一封奏折,对如今的大唐来说,有若及时雨。同时,白贵表现出这样的才干,对未来的大唐,更是一件喜事。

  7017k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民国开始的诸天,从民国开始的诸天最新章节,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