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28章 大唐使团缓出行(2/2)

小说:我在中唐当皇帝 作者:博带青衫 更新时间:2024-05-24 13:13:26
  

  张荐表字孝举,深州陆泽人,小说家张鷟之孙。他敏锐善辩,曾护送咸安公主和亲回纥,后又出任回纥吊祭使,是位外交人才。

  张荐还精通文史,执掌秘书监,是位博学大儒。唐朝的秘书监负责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兼修史书,尤为清贵,是天下文人表率。他常年任职于此,可见其能。

  此次吕温正是作为判官,陪同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吊祭。他的官职也因此由从八品上的左拾遗,骤然升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官轶直接上升六阶,不得不感叹升官之迅速。

  当然,吕温如此升迁之速,自然和出使吐蕃分不开。大唐和吐蕃征战将近一个世纪,陇右、河西、西域之地尽失。两年前终于打了个大胜仗,这两年,年年来使,似有缓和之意。

  李宁听康艺全说:“窦拾遗固辞不受,这才落于吕拾遗。”

  李宁知道吕温胆大心细,刚正豪爽,适合做外交工作。他言下之意,似乎吕温并不是皇帝李适首选之人。于是李宁问康艺全道:“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康艺全慢慢回到:“听说,圣上本来属意窦拾遗,奈何窦拾遗固辞不受。”

  李宁知道窦群这人,他还用窦群布衣而仕的事迹劝谏过孟郊,成功把孟郊拐走。(详见第098章:陆鸿渐煮茶听书)

  说来也巧,窦常和吕温同时在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前为五月后为八月)被举荐,都是担任左拾遗一职。

  而且两人都是书香门第,更巧的是两人都以兄友弟恭、家学渊源闻名于世。河中四吕:吕温、吕恭、吕俭、吕让,具有才名。关中五窦: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皆工词章。

  五窦之父窦叔向,擅长写五言诗,名冠当时。他少时和常衮为同窗挚友,因常衮拜相荣升左拾遗、内供奉,也因常衮罢相外放溧水县令,卒于江南。

  窦群在常州毗陵为父母守墓多年,节操出众,且精研《春秋》,著书立说。所以常州刺史韦夏卿才会两次推荐于他。

  窦群曾跟随“盛唐三贤”之一的啖助弟子卢庇者学《春秋》,在任左拾遗后为皇帝李适讲过《春秋》,深受天子赏识。

  或许因为张荐和窦群二人都是经义大家,所以皇帝李适才让他二人一同出使吐蕃。

  奈何窦群以布衣得官从八品上左拾遗才仅仅两年,不想再次升为从六品下侍御史。所以他给皇帝李适说:“陛下即位二十年,始自草泽擢臣为拾遗,是难其进也。今陛下以二十年难进之臣,用为和蕃判官,一何易也?”

  窦群谦逊之举再次赢得皇帝赏识,被留在李适身边得以重用。他虽然没去出使吐蕃,也被晋升为侍御史。

  而吕温与窦群关系要好,皇帝李适只好让吕温出使吐蕃。

  吐蕃三月报丧,四月二十二日,使者论乞冉到达长安。但是十日后的五月二日才任命张荐和吕温等人出使。

  礼部侍郎,天下文魁权德舆特意写了一首《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为张荐践行,诗曰:

  殊邻覆露同,奉使小司空。

  西候车徒出,南台节印雄。

  吊祠将渥命,导驿畅皇风。

  故地山河在,新恩玉帛通。

  塞云凝废垒,关月照惊蓬。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监察御史、后辈迎接也写了一首《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送别张荐,诗曰:刘禹锡

  月窟宾诸夏,云官降九天。

  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

  水咽犹登陇,沙鸣稍极边。

  路因乘驿近,志为饮冰坚。

  毳帐差池见,乌旗摇曳前。

  归来赐金石,荣耀自编年。

  说来也怪,张荐等人五月二日出行,直到十三日才到达唐蕃两国边界,行驶速度可谓极慢。

  欲知其中缘由,且听下章分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中唐当皇帝,我在中唐当皇帝最新章节,我在中唐当皇帝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